1、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2、2020年5月,“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该沉船是宋代造船史上不可多得的活标本。从沉船中最有可能发掘到的文物是
A.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B.西夏货币
C.景德镇瓷器
D.元代火铳
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都进行了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4、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最崇敬的心情。”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1949年召开的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
A.《长江之歌》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义勇军进行曲》
5、“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宣,所得动以百万计”,这句话说明了( )
A.宋代政府重视发展农业
B.两宋经济重心南移
C.宋朝政府鼓励和重视海外贸易
D.宋代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
6、据史书记载,某种工具在农村郁郁葱葱的山水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田园春色图。“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形容的生产工具是( )
A.秧马
B.曲辕犁
C.筒车
D.耧车
7、科举制开始于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魏晋
8、观察下图,可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两宋与民族政权无法实现和平
B.少数民族之间既斗争又联合
C.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不断
D.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9、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新农具的发明息息相关,曲辕犁发明并推广的朝代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10、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明朝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思想文化的禁锢 D.统一多民族政权的巩固
11、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陶器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隋朝 B. 西汉 C. 唐朝 D. 南北朝
12、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杨秀清 D.石达开
13、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苏州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B.宋朝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D.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14、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
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未农民起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
15、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A.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B.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C.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D.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16、如下所示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郑和七下西洋 B.平定大、小和卓判乱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帝巡视东北
17、之所以说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A. 当时的南宋政权十分腐朽
B.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C. 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D. 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18、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A. 隋文帝:灭掉陈朝,开凿运河。
B. 唐太宗:建立唐朝、贞观之治
C.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定都大都
D.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统一全国
19、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 蒙古族 B. 契丹族 C. 藏族 D. 回族
20、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
A.控制军权 B.强化君权 C.集中财权 D.削弱相权
21、宋辽议和,订立_________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此后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22、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爆发了由________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_”的口号。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23、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____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____后期,棉纺织业兴起,___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____、河南____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____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广州、____、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____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_____。
24、郑和下西洋
(1)前提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_____”,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3)概况:从_____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和_____。
(4)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_____,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5、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_________;明朝长城西至_______。
26、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得益于实行________的政策。
27、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炀帝设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武则天创立了________制度;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答卷的格式采用________形式,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解释必须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
2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诗中称颂的是唐朝皇帝_________统治时期的盛世情景。
29、宋词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杰出代表人物有豪放派的__________ ,婉约派的_________ 。
30、游历西安,站在“____________”的起点,寻踪这条沟通欧亚陆上交通道路;赤壁怀古,可以感叹昔日之战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1、连线题
32、为中外友好交往或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1)不远万里,六次东渡日本________
(2)西游天竺,求取真经________
(3)隋唐最著名的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
(4)史学两司马指的________、________
(5)宋朝豪放派词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国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各地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明朝科举还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成为“八股文”。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弊端,隋朝创立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唐太宗又是怎样完善这一制度的?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对选官制度造成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3)通过上述材料,指出自西汉到明朝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