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藩镇割据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
A. “文景之治”
B. “开皇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元史•地理志》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 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 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D. 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今天,对“中华”和“夷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B. “夷狄”属于“中华”的一部分
C. “夷狄”和“中华”是平等的
D. 相对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5、我国有很多省份,如四川省、云南省等。这些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有
A. 三省六部制
B. 行省制
C. 九品中正制
D. 郡县制
6、北宋的都城是
A. 长安
B. 临安
C. 大都
D. 东京
7、20世纪80年代,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追赶世界科技前沿,国家出台的科技发展战略是( )
A.“双百方针” B.科教兴国战略
C.“希望工程” D.“863”计划
8、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军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A. 派郑和下西洋
B. 设驻藏大臣
C. 发动雅克萨之战
D. 册封达赖、班禅
9、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是在
A. 顺治末年
B. 康熙末年
C. 雍正末年
D. 乾隆末年
10、明朝时期负责监视、侦查官民言行举止为主要职责的机构是:
A.六部
B.厂卫机构
C.军机处
D.尚书省
11、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最后被无中生有的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 文天祥 B. 李自成
C. 杨业 D. 岳飞
12、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君主权力的强化 B.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封建制度的完善
13、从1956年到1965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包括:
①实现原油与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③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作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回族开始形成于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15、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反映了元朝的统一( )
A.推动了经济发展
B.形成了国家认同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维护了国家统一
16、北宋末年,一位商人在四川采购大宗货物,他使用的货币最有可能是
A. 刀币
B. 开元通宝
C. 交子
D. 会子
17、它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蜿蜒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它”是( )
A.紫禁城 B.大运河 C.灵渠 D.明长城
18、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化名人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杜甫——《红楼梦》
B.李时珍——《本草纲目》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徐光启——《农政全书》
19、唐朝以诗风淳朴厚重,反映历史真情实况的大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20、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
A.姚崇 B.玄奘 C.元昊 D.鉴真
2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22、明末有一本书,既是地理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这本书是________
23、明末,__________成为起义的主力军,他提出了“__________”的口号,得到农民拥护,1644年结束明朝统治。
24、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_____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这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5、1616年,_______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1635年,_______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26、《红楼梦》这部________强、________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至今,被译成多种文字。
27、李时珍名著__________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药巨典”。__________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开凿大运河
(2)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中国历史唯一女皇
(4)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29、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________。
30、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雍乾三朝,大兴“_______”。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32、列举题
(1)宋朝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2)请列出宋元时期两项著名的科技成就。
(3)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4)写出《资治通鉴》的时间、作者、体例、和记载内容?
(5)分别写出辽、北宋、西夏、金的建立者。
33、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长久以来中国与世界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但是明清时期却逐渐远离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据此指出盛唐文化的显著特征。
材料二 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摘自《中国历史》七下教材
(2)宋元时期中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有哪两条?依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两位历史名人雕像
戚继光 郑成功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郑成功两位历史名人在中外交往中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据此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材料四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这一时期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华民族实现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到了清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却逆转了。
(4)“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到了清代,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逆转”?这给中国的长期发展带来怎样的恶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