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示意图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及其背景,历史意义,其中①应为
A. 签订《尼布楚条约》 B. 平定噶尔丹叛乱
C.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D. 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2、马克思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其中又被马克思誉为变为科技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推动力的一项技术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罗盘 D.印刷术
3、下列机构或现象不是宋代的是( )
A.市舶司 B.早市和夜市 C.商帮 D.纸币
4、如图反映的唐朝发展成果来自
A.陶瓷业
B.矿冶业
C.纺织业
D.造纸业
5、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A. 安史之乱 B. 七国之乱 C. 八王之乱 D. 唐太宗对突厥用兵
6、“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
7、京剧被誉为“国剧”,清朝时期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对京剧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徽班进京是在
A. 乾隆年间
B. 雍正年间
C. 顺治年间
D. 道光年间
8、这个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个王朝以及它的建立者是
A.北周北周武帝
B.隋朝隋文帝杨坚
C.隋朝隋炀帝杨广
D.唐朝唐高祖李渊
9、领导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灭亡明朝的是
A. 王仙芝
B. 黄巢
C. 李自成
D. 吴三桂
10、抗击新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这句诗来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A.玄奘西行天竺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
11、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581年隋文帝
B.589年隋文帝
C.605年隋炀帝
D.618年隋炀帝
12、在我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3、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14、《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隋炀帝的投资千百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下面有关文中的“它”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长安为中心,北抵余杭,南至涿郡
B.连接了五大水系
C.有利于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
15、清代,凡诏令密旨,由军机处拟就,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称为“廷寄”;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称为“奏折”。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
A.削弱了六部权限
B.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
C.完善了行政体制
D.使内阁议政功能丧失
16、2020年5月28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又一里程碑。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如图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康熙帝
A.设置澎湖巡检司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伊犁将军
18、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中,有一幅在今天的西藏区域注着“宣政院辖地”的疆域图,那么它是( )
A.唐朝疆域图
B.元朝疆域图
C.明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19、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揽的是
A. 秦汉时期的历史
B. 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 宋元时期的历史
D. 隋唐时期的历史
20、据统计,安史之乱后,唐朝边塞诗体现的精神风貌由过去的外扩昂扬、积极向上转向厌战悲凉、思乡恋家。这反映了
A.军队战斗能力下降
B.晚唐诗歌发展由盛转衰
C.社会矛盾极度激化
D.政局动荡影响文化风貌
21、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______,南至余杭。
22、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3、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________,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____钓鱼岛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24、十一世纪上半期,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___族建立了西夏政权。
25、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清朝大兴____,造成了____,摧残了许多人才;____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_____。
(2)文化专制政策:
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____;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26、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主要有______和_______。
27、(1)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史称_________,唐玄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政局为之一新,史称_________。
(2)人们称_________为诗仙;人们称_________为诗圣。
(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唐朝建立于_________年,北宋建立于_________年。
(5)北宋的_________开创了一代词风;_________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28、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________”,流传四方。
29、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有许多走在世界的前列,请列举出来。
(1)_____
(2)_____
(3)_____
30、城市见证历史。
(1)见证了“CHINA”的由来,北宋时,被称为中国瓷都的是______。
(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______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______。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32、列举盛唐气象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33、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70多年的军事征伐,终于统一了中国,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1)“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3)举例说明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写出2例)
(4)综合以上探究,你觉得元朝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