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石窟,现坐落在
A. 山西大同莫高窟
B. 河南洛阳的莫高窟
C. 云南的莫高窟
D. 甘肃敦煌莫高窟
2、地图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下图所描绘的事件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
D.开通大运河
3、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4、《宋史·何铸传》记有一事:“秦桧力主和议,大将有战功,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已,欲除之。”其中“大将”应该是指( )
A.寇准
B.岳飞
C.苏轼
D.毕昇
5、1206年底,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A.北宋、辽、西夏、金
B.南宋、辽、西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6、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 回纥
B. 回族
C. 藏族
D. 蒙古族
7、《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简单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④航海业的发展盛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时期是
A.战国到五代 B.黄帝到唐朝 C.汉代至北宋 D.春秋至隋朝
9、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立
10、唐朝的骆宾王曾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撤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 )
A.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B.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C.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11、契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立契丹国的契丹族首领是( )
A.耶律德光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12、明朝某部著作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地记录了纺织、冶铸等生产过程,在当时世界科技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是( )
A.《齐民要术》
B.《资治通鉴》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3、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时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4、隋朝结束了魏晋以来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自秦汉以后的又一大一统局面,这一局面开始的时间是( )
A.280年
B.439年
C.589年
D.618年
15、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 )
A.郑成功
B.岳飞
C.张骞
D.戚继光
16、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鲜卑族
D.匈奴族
17、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所说的是北宋时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它的发明者是( )
A.蔡伦 B.毕昇 C.祖冲之 D.鲁班
18、《食货志》记载“大中祥符四年(110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这段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
①占城稻传入中国
②朝廷指导农民种植占城稻
③占城稻生长适应性强
④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黄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锦衣卫
20、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中央政府首次在这里正式建立立的行政机构是
A. 澎湖巡检司
B. 枢密院
C. 御史台
D. 西域都护
21、要了解中国17世纪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资料是________。
22、战:______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_____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3、唐朝末年起义军在______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王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24、科技名著
(1)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_____》,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的科技巨著《_____》,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_____”。
(3)徐光启的农业著作《_____》,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末一部重要的____科技巨著。
25、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包括_______、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6、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
(1)唐朝时,___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贞观初年,_________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3)_____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唐朝实行______的对外政策。
27、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________年,朱温建后梁政权,标志唐朝灭亡。
(2)唐朝发明的适于深耕细作的工具是________。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
(3)唐朝陶瓷器________闻名中外,色彩亮丽。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瓷都。
28、明朝科举考试的文体是________。
29、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实行________,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世行政区划的基础。
30、我国古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著作。请完成下列表格(填写作者或代表作)。
作者 | 著作 |
李时珍 | 《①》 |
宋应星 | 《②》 |
③ | 《农政全书》 |
④ | 《红楼梦》 |
沈括 | 《⑤》 |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31、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女真族 吴道子
诗圣 元昊
党项族 阿骨打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关的思想文化成就
(1)北宋毕昇发明的新技术_______
(2)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_______
(3)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_______
(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_______
33、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即以朝仪言,唐代群臣朝见,宰相得有座位,并赐茶。古所谓“三公坐而论道”,唐制还是如此。迨到宋代,宰相上朝也一同站着不坐。
材料二:历史的长河流淌到明代,皇权专制的演进轨迹出现了一个急骤的转折点——“政归中书”的共治政体在明代被抛弃……事无大小,咸决于上
材料三: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1)材料一反映了宰相上朝礼仪有何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在中央实行了哪一措施?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机构的职能?
(4)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怎样的演变趋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