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段材料所描述的情况最早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灾害严重 B. 统治者的暴政
C. 外戚宦官专权 D. 农民起义的爆发
3、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4、历史有一个朝代曾被称为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个朝代是
A. 宋朝
B. 元朝
C. 唐朝
5、宋代在广州等地设置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坊 B.市舶司 C.市 D.瓦舍
6、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A. 平定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
B. 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
D. 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出现许多著名农学家,其中有
①司马光
②贾思勰
③徐光启
④宋应星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8、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关于明北京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城内规划形如棋盘并且封闭 B. 城内建筑严格保持对称
C. 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 D. 其布局突出了皇权
9、“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这篇作品活脱脱地描绘了一个荡罢秋千的小姑娘,见到客人来时的俏皮、可爱模样。这一作品属于
A.宋词
B.唐诗
C.元曲
D.小说
10、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了一首诗《退将诗》,其中有这样句:“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这说明宋代( )
A.崇尚武力
B.重文轻武
C.经济繁荣
D.战争频繁
11、“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股俗。“这里所描绘的社会景象被称为
A. 隋文帝开皇之治
B. 唐太宗贞观之治
C. 武则天贞观遗风
D. 唐玄宗开元盛世
12、下列不属于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 )
A.解除兵权 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C.削弱相权 D.完善三省六部制
13、“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它”是( )
A.它山堰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14、下列政权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组是( )
A. 隋、北宋、西夏 B. 北宋、辽、清 C. 辽、元、清 D. 隋、 西夏、元
15、明末李清在《三垣笔记》中说道:“宁( 远)锦(州)之溃,北边精锐几尽,而中州寇祸正张、上意亦欲以金币姑缓北兵,专力平寇。”文中的“北兵”是指( )
A. 后金军队
B. 蒙古军队
C. 倭寇
D. 李自成起义军
16、观察表格,造成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海外农作物开始引进
C.满洲贵族不断汉化 D.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17、赵匡胤(宋太祖)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提计策起到的作用是
A.杜绝了官员贪腐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
1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 )
A.人民公社时期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
C.三大改造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9、宋代有一位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其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前期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后期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位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司马光
20、新《水浒传》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但剧中部分穿帮镜头令人汗颜。根据史实,下列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的是( )
A. 酒壶、茶壶 B. 猪肉、羊肉
C. 宋江、公孙胜玉米地中大战 D. 刀、剑
21、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和________。
22、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明_____;清_____。
23、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________城下,威胁都城________。宰相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辽宋盟约称“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4、“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吗
A. 雍正年间
B. 康熙年间
C. 乾隆年间
D. 道光年间
25、改错题:下列各小题的历史叙述中均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
(2)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3)明朝南京城中的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6、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7、南宋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地区。这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28、北京城:
基础:元________
修建时间:1406——__________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________年正式迁都北京。
结构组成: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______是北京城的核心,今称______。
设计者:木匠_________
概况:占地面积_______万平方米。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长________多米,设有_____个门。内城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_____个城门。外城在内城的南面,设有____个城门。
重点建筑:______;平面呈“______”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北京城的建筑以_____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______、城垣、_____、官衙、仓库、寺观、桥梁、街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其中,最为雄伟的是紫禁城,建筑总面积_______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_________间。
历史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______建筑群。
29、追根逆源,判断正误:将你认为正确的题目在横线上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_____
(2)历史上“开元盛世”的景象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前期。_____
(3)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_____
(4)岳飞统率的“岳家军”抗击的是蒙古军队。_____
(5)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_____
(6)如果你要探究元大都的遗址应到今天的南京。_____
(7)1368年,朱棣称帝,建立明朝_____。
(8)明朝的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有名的晋商和徽商。_____
(9)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_____
(10)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_____
30、__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建立,都城长安。
31、陆羽 “诗圣”《茶经》
杜甫 “诗仙”《玄秘塔碑》
李白 “画圣”“三吏”“三别”
吴道子 “笔谏” 《蜀道难》
柳公权 “茶神” 《送子天王图》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3)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契丹”——
(4)他是党项族人,于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
(5)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1115年建立金朝——
(6)继承汗位,建立元朝的是——
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武则天对这一制度是如何完善的?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