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昆明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A. 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 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 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

    D. “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到2035年,5G将有潜力在全球各行业中创造出12.3万亿美元的销售额和2200万个工作岗位,并对全球GDP增长产生长期、可持续的影响。__________:一方面,5G为人工智能终端提供高性能通信网络;反过来,人工智能技术融入5G技术中,才能使5G技术为海量人工智能终端提供定制化的智能连接,从而实现“万物智联”。

    A.5G与人工智能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B.人工智能和5G也将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C.5G与人工智能之间也将互相推动、互相赋能

    D.人工智能和5G之间也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每到)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有时低下头或昂起头,长啸高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坐着。

    C.其制稍异于前——它的格局稍微和以前不同。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这家的厨房到那家去吃饭。

  • 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伦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是近代以后的事。通常维系文明的价值观念会与宗教或带有宗教性的意识形态有关,                        

    ①其影响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②哲学则属于极少数人的精英文化

    ③否则就不会有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这样的事发生

    ④即使在哲学的诞生地希腊也是如此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 5、假如你是一名唐朝的官员,某日上朝时,皇帝称将在查看今年的政绩考核之后,提拔清廉爱民的官员,贬黜怠惰贪污的官员,以显示吏治赏罚分明。以下哪些官职会在皇帝改授官职的范围之内?(  

    A.太守

    B.总督

    C.按察使

    D.布政使

    E.巡抚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不仅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围绕生态问题,翻阅中外经典著作,以之观照现实,得出一个结论——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上升到国家乃至全球战略层面。

    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借镜。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涂。此乃切实可行之议。

    《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种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想,乃关于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远见。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

    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对此当念兹在兹。

    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当下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如果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菌,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

    我们的生路是存在的,这便是遵从自然法则,在社会活动中限抑物本倾向,复归人本精神和“道法自然”。理性的人类应当深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效法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视万物为友朋,引人类为同胞。此即张载《正蒙》又云:“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诚哉斯言。

    (摘编自冯天瑜《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济活动以及社会结构问题。

    B.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宗旨是主张天人合一,人类必须顺从自然,反对逆天而行。

    C.进入信息化时代,掌握尖端技术的人们可以得心应手地对自然加以改造。

    D.我们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灭绝的威胁是因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第三段引用古代哲人的话,既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又有力的支撑了论点。

    C.文章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得出了人类对待自然应有的正确态度。

    D.文章引用卡普拉在《转折点》中的话,是为了论证地球上的生命终将被人类灭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天有四时变化,地有丰饶资源,人有治理自然和社会的办法,但三者应各行其职、和谐共处。

    B.人类之所以不能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是因为这样的行为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在大自然面前,不管物质文明多么发达、科技水平多么高,都不能违背规律为所欲为。

    D.理性的人类应当效法自然,善待自然,在社会活动中限抑物本倾向,实现人和自然万物的和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认为仁人志士面对生命和大义的抉择,要有“________”的决断;如果禁不住物质诱惑,就容易导致“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歌咏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夸饰了山峰之高,凸显了绝壁之险。

    (3)古代人常借“孙仲谋”表达对英雄的感叹,如苏轼曾经发出“生子还如孙仲谋”的赞叹,而辛弃疾也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的名句。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白描手法,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则由明月触发思念故国之情。

    (2)《师说》中,韩愈以反问句表明自己从师无关年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把“丝竹”这一代表音乐的意象写入诗文,借此来表达内心的各种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边疆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本诗颔联写景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颔联是怎样写景的。

    2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在抒发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于是六国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B.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C.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D.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B.从,即“纵”,合纵,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该政策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C.宣王,是战国齐国国君田辟疆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D.闾阎:指里巷内外的门或里巷,在“夫苏秦起闾阎”中意思是民间。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一句中,闾阎代指房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早年失意。苏秦早年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后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

    B.苏秦知耻后勇。面对家人的嘲讽,苏秦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博览群书。用一整年的功夫,悉求周书《阴符》真缔,最终成为了六国的国相。

    C.苏秦知恩图报。富贵后,他不仅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还厚赏借钱给自己做路费的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

    D.苏秦多谋心狠。为了找出刺杀自己的凶手,他甚至不惜让齐王车裂自己。而凶手也果然中计而出,齐王便诛杀他为苏秦报仇。燕人对此深感叹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2)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吐温认为,创新需要一点“异想天开”的尝试;米丘林则认为,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而不是“异想天开”。

    你如何看待上述说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