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长江抗洪前线,可爱的战士们用铮铮铁骨筑起一道坚实、牢固的墙。
B.各种各样的困难,让中国人方向更明确,脚步更坚定,意志更坚强。
C.深秋的故乡,地里是金灿灿的庄稼,树上是累累的果实,一片繁荣。
D.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受伤的小李一眨眼的功夫就飞出了村子。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 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 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医院在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调查,在弄清原委后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承诺将严肃处理该事件,并告知家属处理结果。
B. “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C.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困难再多再大,越要想方设法努力搞好社区活动,让活动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载体,成为邻里之间快乐相识、融洽相处的平台。
D. 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4、下列各组句子中,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祝福》中,“我”虽然早已不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但是对祥林嫂的问题却做了含糊的回答!
②像祥林嫂这样连遭不幸、孑然一身的贫困妇女,是多么需要别人在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啊。
③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封建势力的吃人本质,在《祝福》这篇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④卫老婆子认为,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在儿子死后把儿媳卖到深山野塊里来获得更多财礼。
⑤鲁迅先生的每一篇小说都是处心积虑之作,都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⑥柳妈是善女人,但在传播封建落后思想上却沸反盈天,弄得祥林嫂最后精神恍惚。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清代绍兴人李慈铭心直口快,性格狷介简略,胸无城府,这种脾气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不会遮遮掩掩,读起来总让人倍感痛快。
B.紫砂壶的制作非常枯燥,在蒋蓉大师的严格要求下,周可明心余力绌,潜心学习紫砂制壶技艺,终于学有所成。
C.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她恳请学校领导让母亲住在校园里,而校方对她的这一不情之请,却以种种理由加以搪塞。
D.足球明星杰拉德在无人逼抢的情况下,竟造成了跖骨骨折,就此步人后尘进入贝克汉姆曾经入住的跖骨病房,这让利物浦的球迷悲痛欲绝。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新一轮考古挖掘中,三星堆遗址 6个坑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一时间网上热议不断,公众纷纷讨论三星堆遗址,这彰显了三星堆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和源头,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自夏时朝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了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则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头和殷墟文化的影响。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三星堆遗址共分四期,依次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夏代至商代前期、商代中期或略晚、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其中最早的宝墩文化距今约 4800~4000年前,历史可谓悠久,其积淀亦因之深厚。
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三星堆遗址的文明特征极为显著。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盉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盉,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三星堆的“将军盔”,也与河南安阳殷墟的同类器物非常近似。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耍罍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高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其三、四期出土的诸多带有强烈信仰色彩的特征性器物说明,三星堆古城曾是雄极一时的蜀地共主一一鱼凫王朝的都城。这恰可与《蜀王本纪》中“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之记载相印证。古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神像、礼器和祭品,说明了古蜀文明的神权国家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通过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灿烂文明。
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曾断言:“三星堆发现的重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计。实际上,这一发现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与特洛伊或者尼尼微相比”,“它的价值和作用应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来认识”。至少就对外文明交流的情形而言,李先生的论断可以得到较充分佐证。三星堆遗址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依据已发现的诸如金杖、青铜雕像、海贝等文物,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早在那时,古蜀国先人已与印度、中亚乃至两河流域的文明有所接触。由此设想,三星堆文明虽处于所谓“华夏边缘”,但却与西北方向的“陆上丝绸之路”很早就有着固定交通路线,南面可通过滇、缅、印之间的古道直接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沿海各地,甚至可以穿越历来被视为“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与该地域文明发生交往。因此青铜时代的巴蜀与外部世界,绝不是一个彼此封闭的空间,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给三星堆文明走向世界提供强力支撑。
(节选自王学斌《三星堆遗址为什么重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星堆遗址在过去考古挖掘中出土大量重要文物,彰显三星堆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
B.三星堆遗址共分四期,历史悠久,积淀也因之而深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
C.三星堆遗址文明特征极为显著,这从遗址出土的陶器、青铜器上完全可以获得认知。
D.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金杖、海贝等文物,证明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引用俞伟超先生的话,意在证明三星堆遗址立足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这一论断。
B.文章中《蜀王本纪》的记载,印证了三星堆古城曾是蜀地共主鱼凫王朝都城的论断。
C.文章就考古发现,引用专家学者的论述,着重阐述了三星堆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
D.文章首段具有总领作用,下文从厚度、高度、广度等三个方面展开层层深入的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明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早期的巴蜀文化深受二里头和殷墟文化的影响。
B.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文物看,古蜀文明的神权国家的发展已经达到巅峰状态。
C.依出土文物可大致判断,古蜀国先人与印度、中亚乃至两河流域文明有所接触。
D.青铜时代巴蜀与外部世界并不隔绝,这给三星堆文明走向世界提供了强力支撑。
7、按要求填空。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2)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8、默写。(任选6空作答)
(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都门帐饮无绪,_______________,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3)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恶乎成名?(《〈论语〉七则》)
(5)胡未灭,_______________,泪空流。(陆游《诉衷情》)
(6)尽信书,_______________。(《孟子》)
(7)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十分秋色无人管,_________________。 (黄庚《江村即事》)
9、(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停止。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用了“庄生梦蝶”“望帝啼鹃”两个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以字称人,表其德行。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强烈的诘问指责了秦统治者对老百姓极力搜刮,自己却奢靡浪费的行为。
(3)我国古代诗歌中用“猿”与“鸟”共同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摸鱼儿·送春
元代张翥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断水天远。
【注】麯尘:酒曲上所生的菌。因黄色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
(1)词的上片描写了那些西湖春景?
(2)整首词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送春”主题的?请简要分析。
(3)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 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 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 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
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 推结。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谓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 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 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 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 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 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 史、陈国公,谥曰懿。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葭莩,本意是芦苇杆内的薄膜,常常用作为亲戚的代称;如文中的“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B. 谥,古代加给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 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D. 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种方式,即部落依次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 协禅位给魏文帝曹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
B. 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援引先例,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高祖才作罢。
C. 窦荣定跟随武元皇帝率领突厥木杆占领北齐的并州,得赐绢三百段,世袭永富县公爵,食邑千户,升官为开府,授职忠州刺史,又并加升为上开府,授官前将军。
D. 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2)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泽东说:“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张伯苓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蔡元培说:“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
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更能磨砺人的意志。体育精神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是时代不可或缺的主流精神,值得传承与弘扬。红旗中学计划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校园活动。对此,学生、家长和老师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高中生应以学习为主,体育锻炼浪费时间;有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太辛苦,没有必要天天锻炼;还有人建议这一小时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上自习……
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学习组织了一次讨论会,邀请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参会。你作为学生代表,在讨论会上发言。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