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塑造了一系列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如大卫的保姆佩葛蒂。
B.巴金的《家》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郁悒的瑞珏、贤惠的鸣凤等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C.郭沫若的《女神》是“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它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
D.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莱特》中,纯洁善良的奥菲莉娅深爱着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变心”与父亲被杀的双重打击使得奥菲莉娅精神恍惚,抑郁成疾而死。
E.桑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仍然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是一个“硬汉子”。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喇叭(bā) 聒噪(ɡuō) 嗔怒(zhēn) 湮没(yān)
B.囊箧(qiè) 襟怀(jīn) 谄笑(xiàn) 脚踝(huái)
C.隘口(ài) 飓风(jù) 嫡亲(dí) 联袂(mèi)
D.城垣(yuán) 筵席(yàn) 胝掌(zhī) 船舷(xuán)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B. 何润东出道十年了,似乎一直不瘟不火,直到去年,他主演的《新三国》《泡沫之夏》等电视剧收视率喜人,他的人气也随之飙升。
C. 在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大环境下,会有更多的或好或坏的事情出现,泥沙俱下,政府应该维护公信力底线,维护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D. 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查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一时间,“蒙牛致癌”事件被炒得沸反盈天。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在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的深山密林中,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寺。这座古寺修建于南北朝宋元嘉年间,距今约1500年,它原名“佛会寺”,明朝时,经过改建,更名为“石梯庵”。历经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 __________,使得寺庙充满了古朴神秘的气息。
A. 古寺浑身氤满岁月沧桑、周围古木参天,再加上墙院青苔丛生、环境幽暗
B. 古寺浑身氤满岁月沧桑、墙院青苔丛生,再加上环境幽暗、周围古木参天
C. 古寺墙院青苔丛生、环境幽暗,再加上周围古木参天、浑身氤满岁月沧桑
D. 古寺墙院青苔丛生、浑身氤满岁月沧桑,再加上周围古木参天、环境幽暗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们都能有此觉悟,况吾等现代化世界的主人乎?执迷不悟,不知悔改,最终将会功败垂成。
B.“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掩卷之余,潸然泪下,唯有祝福先生安好,历经百岁沧桑的她,活在“我们仨”的世界里,从来都不会孤单。
C.“大工不巧,大巧若拙。”真正耗费打的工程不体现在外表的精致华丽,越有技术含量的作品,外表越简单。
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便是心中有静的最好体现。读一本书,下一盘棋,或是静坐,看着天空云卷云舒,欣赏窗外花开花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河南春晚“霸屏”,真正是火了一把。不仅科技“炫”,文化也“靓”。其中,《唐宫夜宴》节目运用5G+AR的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把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以诙谐幽默又不失庄重的方式,将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呈现在观众面前,以东方气韵打动人心、传颂四海。
在传统节日里,我们回望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再次体悟文化意涵、民族品格,也让人直面当下,思考如何更好涵养文艺和传承传统文化。
近些年,我们围绕传统文化,推出了诸多文艺创新之举。比如《国家宝藏》这档电视节目,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曾经的故宫特展,万人争睹宋代《千里江山图》,即便排队5个小时,也才能匆匆看上5分钟。而《国家宝藏》的编导,将画卷背后的故事细细还原,让国宝在众人眼前“活”了,“近”了,亲切了。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中华文化也更能深入人心。事实上,守正创新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和追求,中国文化才得以绵延不绝,并且总是能够在历史前进中不断创造新繁荣。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该束之高阁,而应以更炫的方式走进生活。传统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过去式,和现代生活距离很远,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就会在遗忘中生出僵化。《唐宫夜宴》之所以能“霸屏”多日,是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既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文艺创新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同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才能书写出当代文艺的辉煌篇章。
历史是厚重的,大浪淘沙,总会留下美丽的珍贝;文化既有形又无形,衣食住行,无不沉淀着传统的基因。以文艺创新来守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土层中“别开生面”,让“文化老树”长出新枝,为明天沉淀下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华。
(摘编自李群《以文艺创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早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言,在创立无产阶级新文艺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现实语境,无产阶级政党也会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左翼文艺运动,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文艺运动一方面受到五四文艺精神的直接影响,包含了五四文艺科学、民主、启蒙的主旨;另一方面也试图以“革命文学”的口号为引导,超越五四文艺传统。在此一时期,文艺的阶级性、 大众化及其宣传功能,是左翼文艺家们关注的重点。无产阶级文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基本上还没有进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视野。到了193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阵线内部就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展开了一场十分热烈的讨论。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强调利用与改造旧的民族文艺形式,以超越过于西化的五四文艺的声音,最终占据了上风。
在关于民族文艺形式的讨论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们明确指出,民族文艺形式的问题,就是“中国民族旧文艺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的问题”。这显然是一种与五四时期差异很大的文艺观念。在这里,新文艺与旧文艺之间不再是断裂的、相互取代的、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一种继承、改造、转化的关系。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意在保证民族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并使文艺的受众以文艺作品为中介获得民族身份的认同感,使文艺工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然而,与当时许多参与民族文艺形式讨论的左翼理论家相比,毛泽东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并不仅仅把提倡民族文艺形式当成是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民众抗战而采取的临时性文化策略,而是一开始就把它上升到了在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化”这一高度上进行思考的。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应该是“带有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的文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进一步明确地提出要利用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并对旧形式加以改造,加进新的内容,使之“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之后,毛泽东又提出以“人民性”为标准,对传统文化进行鉴别分析,以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性地加以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之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是一脉相承的。他在论述文艺问题时所使用的“中国精神”这一概念,以及对当代文艺创作提出的“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要求,与毛泽东关于文艺要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思想之间,更是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泓峻《文艺创新要结合时代精神融会传统资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宫夜宴》富有东方气韵,表演方式既诙谐幽默又庄重,讲述了唐朝少女在博物馆的奇妙夜之旅。
B.《唐宫夜宴》“霸屏”多日,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引人深思:如何进行文艺创新来传承传统文化。
C.不同的文艺理论家,不同的政党,对文艺创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都不相同。
D.左翼文艺工作者早期重点关注文艺的阶级性、大众化和宣传功能,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考虑甚少。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以更炫的方式走进生活,才不会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在遗忘中生出僵化。
B.当代文学作品中如果能够有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辉煌篇章,就能够大大地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力。
C.左翼文艺运动受到“科学、民主、启蒙”文艺精神的影响,割裂了传统的民族文化,有着很明显的西化倾向。
D.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新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论述,体现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固有立场的继承。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以文艺创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观点的材料是( )
A.大型歌舞集锦《云南映象》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B.国学大师钱穆在谈到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之学时说:“最理想的是懂得前人的,却并不能要他定要再进一步,超过前人。”
C.画家齐白石一生五易画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他告诫弟子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D.《中国诗词大会》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简要梳理材料二的层次结构。
【5】根据原材料,你认为如何进行“文艺创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达到最高境界的人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禽鸟知山林之乐,却不知人之乐,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约可见其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3)陆游《游山西村》中,介绍农家盛情款待宾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由人生的渴望。
(2)古人常用“大雁”这一意象表达思念之情,如“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等诗句都是如此。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做法,表现出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后世文人对此多有沿袭,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如此。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秦王统一天下的大业,交代了兴建阿房宫的背景。
(3)辛弃疾在北固亭上凭高望远,面对锦绣江山,不由得遥想和缅怀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他写下了表现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张描写阿房宫殿与宫室之多,将之与天下城池相对比。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笔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下文饯行的欢乐场面相对。
(3)《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池上早夏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时期的作品,描写初夏池塘边的景色和自己的闲居生活。
B.首联写晚春雨后池塘积水深,夏木繁茂枝丫交错;既点了季节,又衬托出雨大。
C.远处的小船像没有主人似的杂乱地放着,篱笆疏散好像是一个小江村,表现出作者的隐忧。
D.作者静下来独自抚弄睡床的席子,同时打开酒窖取上香浓美酒独自品味。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态?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②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14、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诈骗团伙忽悠老人参加免费健康讲座,然后冒充“老年福利中心”“世界华人中医养生协会”等机构高价售卖假药和保健品,不少老人上当。近日,广州荔湾警方端掉了这个诈骗团伙,依法刑拘24名疑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老人在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竟然不肯配合警方调查。
其中一位72岁的老伯伯被骗后,因为担心儿子和媳妇责怪,不敢告诉家人也不敢回家,更不愿意揭发“业务员”。而另一位老人,其屋中堆满各种不同牌子的“保健品”。警方细问之下才知道,老人的子女都在国外,他平日无人照顾。虽然知道自己被骗,但老人觉得“业务员”比自己的儿女还亲,因此无论如何不肯报案。
对于这一现象,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