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高雄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

       ( )   ( )

    shēn   ( )   ( )

    yáng   ( )   ( )

       ( )   ( )

  • 2、小小模仿秀。(照样子写词语)

    闪闪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蹦又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按要求写词语

    写近义词

    激动——________       启发——________       障碍——________

    写反义词。

    清澈——________       平缓——________       责备——________

  • 4、查字典。

    “插”:音序______,音节______;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笔,第七笔是______,组词________

  • 5、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14分)

    满分5 manfen5.com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___________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__________

    3)“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__________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中描绘的是_______季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色的字是____________,表示声音的字是__________;表示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 8、阅读专项训练。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

    母亲心灵的广场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

    这首诗共________节,每节最后的一个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发现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是押韵,此诗押________韵。

    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

    (1)“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这两句诗运用的写法是______

    A.对比  比喻   B.排比  夸张   C.对偶  拟人

    (2)诗中用“太阳”来比喻母亲,那么诗句“芨芨草上的露珠/又圆又亮”和“四月的日子/半是烂漫/半是辉煌”中的“又圆又亮”和“辉煌”是在形容______

    A.母亲的泪   B.儿女的成就

    (3)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说,“我们的欢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我们的痛苦”指的是____________

    3体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1)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这一小节诗歌?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乡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他将从中确定资助对象。

    ③家人都感到奇怪:既然是捐助,就不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或特长生?谁也捉摸不透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了许多书并认真分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chěn)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钞票,只在书的首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某某某,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违背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此后,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还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是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没想到老人拿到贺卡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了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这样的人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是的,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绽放感激的笑脸。

    【1】第⑤自然段中“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中的“黄金屋”指(        

    A.读书考取功名后就能得到财富

    B.用黄金建造的屋子

    C.堆满黄金的屋子

    D.钞票或值钱的东西

    【2】第⑧自然段“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老人试的是(        

    A.收到书的孩子会不会心存感激?

    B.收到书的孩子能不能从书中获取知识?

    C.收到书的孩子是贫困生,还是优秀生,或者是特长生?

    【3】第⑨自然段“土地失去了水分的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了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这个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滋润”和“滋养”是一对近义词。

    B.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

    C.内心“荒芜”的人指的是冷漠自私、不知关爱别人的人。

    【4】下列句子中,仿照“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这个句子写得最恰当的是(     

    A.一片云会为天空带来变化。

    B.一棵松会为一方土地四季常青。

    C.星星会为夜空熠熠生辉。

    【5】联系上下文想象文中第⑧自然段横线上贺卡的内容,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老人的做法,家人从不理解到理解。请你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一心理变化的词语写下来。

    (感到奇怪)( )( )( ) ( )   

  • 10、课内阅读

    《推敲》节选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还是用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恕(   ) 著名(   ) 宁静(   )

    2.文中加点词斟酌的意思是   ,画线的句子能说明贾岛是个 的人。

    3.,这是因为

    4.贾岛写给友人的这首诗的题目叫《 》。本学期,我们还学过贾岛写过的一首诗,叫《 》。

  • 1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快乐在哪里

    一群蚂蚁在屋外忙来忙去,小公鸡歪(wāi)着头问:“小蚂蚁,你们快乐吗?”蚂蚁回答:“我们过冬的粮食快要备齐了,很快乐。”

    两只燕子在屋檐(yán)下做窝,她们不停地来回衔(xián)泥,小公鸡昂(áng)着头问:“燕子姐姐,你们快乐吗?”燕子说:“我们马上就有了自己的家,很快乐。”

    小公鸡问梅花鹿阿姨:“梅花鹿阿姨,大家都很快乐,快乐是什么呢?”

    梅花鹿阿姨说:“孩子,快乐是需要自己寻找的,快乐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快乐在每个人的心里。”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并把文中出现的小动物用“○”圈起来。

    【2】读了短文,我知道“昂头”的意思是: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小公鸡对梅花鹿阿姨说的话。

    【4】读了短文,我知道快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小朋友们你觉得本学期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吹箫的渔夫(节选)

    有一个会吹箫的渔夫,带着他心爱的箫和渔网来到了海边。他先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箫来,心想鱼听到这美妙音乐就会自己跳到他的前面来的。他聚精会神地吹了好久,毫无结果。他只好将箫放下,拿起网来,向水里撒去,结果捕到了许多的鱼。渔夫又将网中的鱼一条条地扔到岸上,并对乱蹦乱跳的鱼说:“我吹箫时,你们不跳舞,现在我不吹了,你们倒跳了起来。”

    【1】划线句中的“你们”指(______),变成转述句“你们”可以改成(_____)。

  • 13、课外阅读理解。

    题目:_____________

    ①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②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人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抬起头,(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③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工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200到400年。—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④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第②自然段和第③自然段的括号内。

    A.只要……就……                       B.只有……才……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1)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200到400年。(______)

    (2)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______)

    (3)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______)

    【5】读第③自然段,回答问题。

    (1)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读翻译稿的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1汉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收获”有两种意思,请根据不同意思分别写一个句子。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_______________

    (收获:比喻心得、成果等)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长城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是海洋中的一叶小舟:文史理工是船浆,情感智慧是风帆,老师学生是知识的孩子。(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热爱自己的祖国。(改成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仿写句子。

    例:一本好书是一盏明灯,它将照亮人生前进之路。

    一本好书是___________,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语言·运用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左右。(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从以下事物中选择一种,仿照例句将其颜色描写得更生动。

    漓江的水            天边的红霞            雨后的天空

    例: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__________

  • 19、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小鸟说,森林撑开绿伞,是我的家。

    小鸟说:森林撑开绿伞,是我的家。

    1. 小鹿说,森林支起帐篷,是我的家。

     

    2. 风沙说,森林是堵墙,让我们听话不乱跑。

     

    3. 雨水说,森林是水库留我住下来啦!

     

     

     

  • 20、小溪边的景色绮丽迷人,吸引着人们的眼睛。(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创新习作天地。(20分)

    你有过特别开心或特别后悔的经历吗?请以“今天,我很________”为题,写一件特别难忘的事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小升初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