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巴(______) 马(______) 日(______) 禾(______)
把(______) 妈(______) 目(______) 木(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jiānɡ yìnɡ(________) yú kuài(________) jí shǐ(________) jiān jué(________)
nèn yè(________) yōu liánɡ(________) bēi cǎn(________) jìnɡ pèi(________)
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1.用互联网查阅信息,可以便捷地了解周围的世界。(______)
2.每天,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______)
3.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我们。(______)
4.战士们机警地跟踪着敌人。(______)
4、比一比,组词语。
隋________ 异________ 贩________ 栏________
惰________ 导________ 饭________ 拦________
5、课文欢乐谷。
(1)盘古开天辟地后,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地。(用《盘古开天地》文中原句填空)
(2)《鹿柴》描绘的是鹿柴________(清晨 傍晚)时分的景色,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嫦娥》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古诗引用了《________》这个神话故事,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借嫦娥抒发了自己心中无限寂寞悲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________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________。作者按________顺序来描写潮来时的。(《观潮》)
(4)当我们读书遇到困惑时要大胆地提问,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正如韩愈所说:________,孰能无惑?我们要努力做到:博学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行之。(《礼记》)
(5)________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常________,以堙于东海。《精卫填海》
6、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峨屑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押韵关系倒置句末。
B.“入”“流”两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诗中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
D.诗人初离乡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见月,寄情千里,触发了对家乡和君王的恋恋不舍。
7、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______ 歇:______
【2】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他的诗作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作“诗中有画,_____。”这首山水诗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____生活的向往。
【3】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颔联主要写景,而颈联主要写__;两联把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结合,以动态衬托静态。其中____、____等动词的使用不是为了突出场景的热闹,而是反衬场景的幽静。
【4】动态和静态描写除了以动衬静,还有动静对比的手法。比如我们在语文教材中学过的《____》。
8、阅读。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_______________。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山村优美的风光。
【3】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__________的生活情景,也写出老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通过写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_________之情。
【4】补全文章中的诗句。
9、绘本阅读。
最奇妙的蛋
①从前有三只母鸡,她们整天吵个不停。她们吵些什么呢?原来她们是在比谁最漂亮。
②实际上,三只母鸡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阿圆长着美丽的羽毛,阿蒂(dì)有着长而有力的腿,阿莫的冠子像一朵红红的花。
③可她们都觉得自己是最漂亮的,谁也不服谁。于是,三只母鸡只好去问国王。
④国王说:“长得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会做什么。你们三个当中,谁能下出最奇妙的蛋,我就封谁当公主。”
⑤这下可热闹了,皇宫的庭院里挤满了来自全国的母鸡,她们都是来看热闹的。
⑥阿圆蹲(dūn)在草地上,用嘴精心梳理着羽毛。过了一会儿,她“咕答”叫了一声,站起来。这时,大家发现,草地上立着一个蛋,白净发亮,看上去就像磨得圆润光洁的大理石。
⑦“这是我见过的鸡蛋中最完美的蛋!”国王高兴地说。所有的母鸡都点头赞成。
⑧轮到阿蒂了。大家都认为她生不出更完美的蛋。心里不禁为她感到难过。十分钟后,阿蒂“咕答”叫了一声,站起来。在清晨温柔的阳光里,她得意地伸展腿脚。国王立刻鼓起掌来,因为他看到草地上立着一个十分高大的蛋,大得连驼鸟都会羡慕。
⑨“我从未见过如此大的蛋!”国王叫道,大家也都点头表示赞成。
⑩就在大家赞叹阿蒂的蛋时,阿莫轻轻蹲了下来。一会儿,阿莫“咕答”了一声,然后站起身。
⑪啊!在场的母鸡都不会忘记这个蛋——它四四方方,有着笔直的棱,每一面的颜色各不相同,看上去非常美丽。
⑫“我从未见过如此出彩的蛋!”国王高声说。大家也都点头表示赞成。
⑬该怎么选出“最奇妙”的蛋呢?这三个蛋,一个完美,一个形体大,一个方得出奇。国王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将阿圆、阿蒂、阿莫都封为公主。
⑭从此以后,她们三只鸡成了要好的朋友。她们快快乐乐地生蛋,只是各有特色而已:美的蛋,大的蛋,方的蛋。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精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短文,你知道三只母鸡分别有什么特点?分别下了什么样的蛋?试着连一连。
阿圆 腿长而有力 美的蛋
阿蒂 羽毛好看 大的蛋
阿莫 冠子像一朵红花 方的蛋
【3】下面的绘本选页示意图可以用短文中的第____________自然段来说明。
【4】在故事的结尾,三只母鸡成了要好的朋友,因为她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吧,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是最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奶奶的绒(róng)线帽
每到冬天,奶奶总要戴那顶灰色的绒线帽上街,可今天,她却只围了一条长围巾,没有戴绒线帽,她说:“绒线帽破了个洞,补一补才能戴。”
我看着绒线帽,想了想,跑到屋里,从箱子里翻出一副小时候的棉手套,拆下上面那朵小红花,比了比□放在小洞上多合适啊□我用针线仔细地把绒线帽补好□放在奶奶的床上□
晚上,我听到奶奶在喊:“谁帮我补好帽子了?又漂亮又暖和!”
我偷偷地笑了,这是我的小秘(mì)密(mì),要藏在我心里。
【1】在第二自然段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2】奶奶的绒线帽__________,“我”用__________把它补好了。
【3】给加点的词语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我用针线仔细地补好。( )
(2)奶奶的绒线帽又漂亮又暖和。( )
【4】文中的“我的小秘密”是指( )(填序号)
①奶奶的绒线帽坏了
②“我”帮奶奶补好了绒线帽
③奶奶总要戴着绒线帽上街
【5】你觉得奶奶会不会知道“我的小秘密”?为什么?
我觉得奶奶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 )北京,( )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 );拿不动的 就用大车或牲口( ) 实在运不走的 就任意破坏 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闯进 侵入 搬运 掠走
【2】给文中画“ ”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连烧三天”说明大火持续的时间长,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圆明园的( )(多选)
A.占地面积之大
B.园内建筑风格之不同
C.园内东西之多
【4】选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儿时趣事(节选)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早就扳着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父亲,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我总是充当磨墨的角色。记得,那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箔,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父亲手执毛笔,在那一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道劲的黑字:“江峰古秀,天地一家春。”“春至花如锦,风来竹自吟。”
除夕夜,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摆弄红萝卜。我把红萝卜横切成一段一段,中心插上牙签,再在牙签上插红蜡烛,红萝卜成了灯座。这样的从上到下一色全红的灯,要做二三十个。除夕夜,我把蜡烛一点燃,放在每一间屋子的四角。听大人们说,这叫“岁灯”。
我还用小刀把一个红萝卜按纵向切出一道道三角形,再用刀横着切成一片一片,每片都成了“齿轮”,看上去像一朵红花。红萝卜那黄芯,此时成了黄色的花蕊般。然后,我把这一朵朵“红花”,撒在年夜饭的每道菜上。据父母说,“红花”象征喜庆,给年夜饭添彩。
春节的序幕是从祭灶神开始的。那时候我的温州老家人口众多,宽敞的灶间砌着乒乓桌那般大的三眼灶。烧菜时,柴火在灶膛里燃烧,金黄色的火舌舔着黑色的锅底。三口大铁锅冒着热气。在一片火光、水汽和黑烟之中,灶神爷端坐在三眼灶上方,他的双眼一直像桂圆般睁着。据说,不管是谁,在厨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灶神的眼睛。掌勺的厨师金伯伯有时从锅里夹起一块热乎乎的红烧肉塞进我的小嘴巴,总是用身体遮住我,以挡住灶神雪亮的目光……如此这般,我从小就对灶神望而生畏。
【1】选文围绕“趣”写了哪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就扳着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体现了“我”小时候期盼过年的急迫心情。
B.这句话包含了儿时的童趣。
C.因为算不准到“年”还有几天,所以要扳着手指头算。
D.因为过年是最快乐的日子,所以“我”盼望着“年”早点到来。
【3】作者叙事时有详有略,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记叙了过年时发生的几件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用“﹏﹏﹏”画出文中评价圆明园历史地位和文化艺术价值的句子。
【2】文中画“ ”的句子揭露了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两大罪行: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凡是”“统统”“掠走”“毁掉”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
(2)这个事件是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的罪证。( )
(3)这个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者野蛮的强盗本性。( )
【5】朗读文段时,我们应该带着( )的感情。
A.感伤、无奈
B.悲壮、痛惜
C.仇恨、厌恶
14、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棵树给你很多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蜘蛛吐丝给你穿一串项链。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1】文中写了雨中树林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和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又软又香 又______又______ 又______又______
【3】文中的“童话的世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雨中的树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
(1)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①阿曼达_ 地说:“爸爸,真的是您吗?”
②“爱,能创造奇迹!”老师________地说。
(2)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用上加点的关联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缩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李老师送晶晶进了医院。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莺唱歌。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种子在冰冷的泥土里积攒着力气。(换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思念那明媚的阳光,我思念那辽阔的大地。(仿写句子)
我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思念__________________。
(3)《凡卡》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爷爷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回到爷爷身边受苦。 凡卡不愿在鞋店里再受折磨。(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能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变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我们参观了历史博物馆。我们看到了许多古代人民的生活用品。
(2)我们来到了千山。我们好不容易走过了一线天。
20、李灵穿着一件雪白的上衣,一顶红色的帽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童话世界里,花草树木会跳舞,鸡鸭鹅会唱歌,甚至砖块石头都会吵架,真是有趣极了。请你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熟悉的东西作为主人公,发挥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要求:①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②注意正确使用标点,字迹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