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突破吧
1.只有一生勤奋,才能 ,才能 、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哥伦布是 。
3.“海上凶神”就是“ ”,它是由于人体内长期缺乏 引起的。
4.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这段话中写了 、 、 等景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时珍正在 的情景。
5.《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写了人们可以在网上做哪些事情?简单写一写。
2、按照原文填空。
(1)金沙水拍( ),( )桥横( )。
(2)忽然,海面上( )了大风,( )了巨浪。
3、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羊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________白色的大花。”这句话中“无边的绿毯”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是指______________。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3)我饮着_______的琼浆,听着小鸟的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________,对光明________;我从不________,也不________。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4、补充词语,并按要求自己写词语。
响(_____)云(_____) (_____)机(_____)算 (_____)无人(_____)
志(_____)高(_____) (_____)七(_____)八 通(_____)达(_____)
文质(_____)(_____) 随(_____)(_____)安
1.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______)
2.写出两个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如五湖四海)(______)(______)
3.写出两个ABCC形式的词语:(______)(______)
5、结合所学知识填空。
(1)言中有味:《匆匆》一文中有令人回味的语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默默时_____________。从这诗一般的语言中,我领悟到时间稍纵即逝。所以,我要用《长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警醒自己;要想认识一件事物或一件东西,就必须近距离观察,把它了解透彻,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说一样。
(2)诗中有情:“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涕零如雨”这几句诗取材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间故事,抒发了诗人痛苦忧伤的心情。王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请你再写出两句表现思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阅读。
夜书所见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客情。
________________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我知道《____________》一诗也是他
的作品。
【3】说说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萧萧:______________ 挑: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 篱落:_________
【4】“动客情”在此处有两层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
A.秋风带来的寒意引起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向往。
B.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C.引起诗人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D.勾起诗人对梧桐树的怀念。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这两句诗中“磅礴”的意思是( )
A.(气势)充满
B.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2】这两句诗是一组对偶句,与“腾细浪”相对应的是( )
A.乌蒙磅礴
B.走泥丸
【3】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山势险峻,这是_________(实际 红军眼里)的山;“_________”“泥丸”形容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实际 红军眼里)的山。
8、阅读。
《繁星》(一三一):颂大海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仿照《繁星》(一三一),结合平时的观察体验,大胆想象、发问,写一写。
_________啊!
哪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里
没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精读课内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 清楚)而(坚决 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①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美 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用“/”划掉语段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3】朗读文中画“_____”的两处句子,句①应该读出(_______),句②应该读出(_______)。
A.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4】从语段中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船 底 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 鱼印(yìn)。鱼印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鱼印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鱼印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 ) 短暂——( ) 附近——( )
【2】理解带点的字,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良机:__________________
周游:__________________
【3】鱼印乘的“船”指的是(________)。鱼印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_____________)。
11、阅读《植物“气象员”》,完成问题。
植物“气象员”
张晓天
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还能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发现它们可以预报阴雨和温度。
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天气晴朗时,你用手指触动含羞草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在 20摄氏度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摄氏度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 摄氏度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还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感知之后,就能预知严冬的到来。
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 10 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选自《百科知识》,2010 年第 10 期,有删改)
【1】含羞草能预报什么天气?( )
A.下霜
B.阴雨
C.晴朗
D.暴风雨
【2】文章第5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一项? ( )
A.举例子、下定义
B.打比方、引用
C.打比方、作比较
D.举例子、作比较
【3】本文主要说明的道理是哪一项?( )
A.所有的植物都能预报天气
B.植物能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
C.某些植物能预报天气的一些规律
D.植物会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4】在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在瑞典,人们把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称为“天然寒暑表”,意在说明什么?( )
A.说明“三色鬼”草一天有三种变化
B.说明“三色鬼”草能自动调节温度
C.说明“三色鬼”草生长在瑞典的南部
D.说明“三色鬼”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5】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一些植物可以预报天气的?
________________
【6】在第 2~6 自然段中,作者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某些植物能预报天气的特点。有人说,这样举例不全面,应再举几个动物能预报天气的例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根据文章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手表的启示
有一天,我从学校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着(zhe zhāo)眼泪,一边呜呜咽(yè yān)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呀!到底是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iǎo jué),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又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主角!”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ké qiào)打开,又问我说:“你看,里面是些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其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不被人注意的工作,但却是最重要的,而且是不能没有的工作。”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虚有其表: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即可)
(1)演节目没有当上主角,不好意思直说。
(2)呜咽着说话,断断续续。
(3)话没有说完,被妈妈打断。
【4】小作者从手表中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了短文,你想对小作者(或者妈妈)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材料
据统计,一亩森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释放氧气48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杀菌素2千克,可以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1】选出关于材料主要内容写得最准确的一项( )
A.一亩森林可以释放48千克氧气。
B.一亩森林可以杀死很多病菌。
C.一亩森林的作用很大。
【2】阅读材料,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亩森林一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
B.一亩森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
C.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杀菌素2千克。
【3】选出属于大气污染的一项( )
A.
B.
C.
【4】周末,你跟爸爸、妈妈到公园郊游,看到一个小孩在树干上刻字,你会怎样劝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题。
聪明的徐文长
我们明朝有个大文学家叫徐文长。他从小聪明过人,上学以后,又勤奋好学,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
有一次,老师想测试一下学生的智力。他让学生拿着两只盛满水的木桶,走过一座贴水面的小竹桥,还不准把鞋底弄湿,看看谁有办法做到。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拎起两桶水,快步走上竹桥。因为桶里的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了桥面,这个学生的鞋全湿透了。
大家一看,都不敢再试了。
徐文长想了想说:老师,让我来试试。只见他把两只盛满水的木桶,放在桥两边的河水里,用手牵着桶上的绳子,轻松地走过了竹桥,鞋一点也没有沾湿。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翘起了大拇指。
【1】短文一共有______段话,第二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2】徐文长是用什么办法走过这座竹桥的,请用“ ”划出描写他过桥的方法句子。
【3】文中“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选择正确的选项( )
A.思虑周全
B.不想思考
C.熟练,用不着考虑
【4】体会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在正确答案后面的( )里打上“√”。
(1)平静的语气。( ) (2)感叹的语气。( )
【5】读完徐文长的故事,你认为徐文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魔方(换说法,使意思不变)。
1.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
2.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16、选一种植物,照样子,用一句话写出它给你的启示。
例:昙花告诉人们:美丽的生命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___________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把句子补充完整)
(2)只听_____,树枝被风吹折了。(加上拟声词,句子更具体)
(3)宋庆龄仰起脸说:“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改为转述句)_____
(4)午时花开了。(改为拟人句)_____
(5)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水果店里的水果可真多,_____
(6)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生活,与小女孩相比,我们多么幸福啊!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刻服,争取更大进步。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
(1)伐木工人用斧子把大树砍到,拉到山谷里去了。
(2)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
19、你能用带点的词再写个句子吗?
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20、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①外面的噪声太大,我只好关上门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写作。
你喜欢看漫画吗?漫画里的人,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人觉得可爱又有趣。如果要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先想想你的老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如外貌、衣着、性格、喜好,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情来写。
提示: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②选择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事情来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