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昭通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之地”指的是今天的( )

    A.山西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山东省

  • 2、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

    A.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3、唐朝时期农业发达,下列符合史实的有(     

    ①出现了曲辕犁②创制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

    ③创建了四十多处水利工程④出现了翻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π”是一个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世界上第一次把推π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祖冲之

    C.郦道元

    D.范缜

  • 5、唐太宗曾说过,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且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B.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C.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D.将文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 6、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是出自(     

    A.陈胜、吴广起义

    B.东汉黄巾起义

    C.明朝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 7、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是

    A.裴文中

    B.贾兰坡

    C.李四光

    D.钱学森

  • 8、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

    B.统治者注意任用贤才

    C.皇帝勤于政事

    D.人口大幅度增长

  • 9、383年,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 10、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下列史实不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是(     

    A.千古一帝秦始皇

    B.一代明君唐太宗

    C.黄巢起义

    D.王安石变法

  • 11、小史同学为某单元设计如下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裂

  • 12、“无言烽火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材料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

    B.乾隆帝

    C.宋太祖

    D.唐太宗

  • 13、“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种现象突出地反映了明朝(     

    A.社会治安较差

    B.皇权高度膨胀

    C.官员重视礼仪

    D.官员珍惜生命

  • 14、宋朝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此外还为外商子弟设立学校“蕃学”。材料表明(       

    A.纸币的出现方便了货币流通

    B.宋朝重视海外贸易发展

    C.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

    D.闭关锁国政策逐步推行

  • 15、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郑和

    C.林则徐

    D.岳飞

  • 16、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谙其中的道理。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面临类似困境时,毅然决定出兵帮助(     

    A.苏联

    B.越南

    C.朝鲜

    D.韩国

  • 17、唐太宗常引用“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唐太宗重视(   

    A.任用贤才

    B.民众和民生大计

    C.民族关系

    D.整顿吏治

  • 18、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造船业的发展

  • 19、历史上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A.宋齐梁陈

    B.陈齐宋梁

    C.梁陈宋齐

    D.陈梁齐宋

  • 20、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作品《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他是

    A.白朴

    B.关汉卿

    C.王实甫

    D.马致远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时期在历史上被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个时期。

  • 22、西周早期,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______(制度名),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 23、商周时期最著名的青铜器是______

  • 24、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________”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

  • 25、明朝时期,戏剧艺术成为城乡人民最重要的文化活动,____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洪昇的的《长生殿》、_____的《桃花扇》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 2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___(朝代名称)开始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27、民族交融,中华一家亲。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到了东晋南朝时期中国古代的 开始向南方转移。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 氐、羌,在历史上合称五胡。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

  • 28、1069年,__________任用__________主持变法。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 29、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称霸,史称 ______。公元前4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齐、楚、燕、韩、赵、魏、秦成为十几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史称 ______

  • 30、唐朝时期,____六次东渡,最终于754年成功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玄奘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搭配

    (1)

    儒家   无为而治

    法家   兼爱非攻

    道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墨家   用“刑罚”统治

    兵家   为政以德

    (2)

    问鼎中原   齐桓公

    卧薪尝胆   楚庄王

    尊王攘夷   赵括

    纸上谈兵   孔子

    因材施教   勾践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完成隋朝统一的皇帝——

    (2)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3)“天可汗”——

    (4)诗仙——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读材料,答问题。

    材料一

    观点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汴河铭》

    观点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观点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1)以上三则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中,你同意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至少两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