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汉之争发生在哪两人之间
A. 刘邦、章邯之间 B. 章邯与项羽之间
C. 刘邦、项羽之间 D. 项羽与秦王之间
2、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老子
3、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的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三星堆青铜面具
4、如下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 )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 利簋
D. 毛公鼎
5、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这一变革发生在我国哪一时期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6、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 中国人善于想象 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B.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 D.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
8、“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文中歌颂的古代伟大工程是
A.灵渠 B.万里长城 C.都江堰 D.大运河
9、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其中“六王毕,四海一”是在形容哪一朝代的哪一巨变( )
A. 西周 武王伐纣 B. 战国 战乱不休
C. 秦朝 统一国家 D. 汉朝 高祖建国
10、下列远古人类,按生活距今年代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B.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D.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11、《史记·平准书》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鈇左趾(戴上脚镣),没入其器物。”这项规定( )
A.增加了西汉政府财政收入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推动了汉朝冶铁技术发展
D.削弱了政府权威
12、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
A.分封制
B.刺史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13、将“581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 )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
C.开创科举制
D.隋朝灭亡
14、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能够体现以上内涵的历史事件是( )
A.修筑长城
B.开辟丝绸之路
C.修筑灵渠
D.修建都江堰
15、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下列原始人类中,懂得使用天然漆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16、唐朝时期,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的是( )
A.洛阳
B.长安
C.南京
D.开封
17、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厂卫制
18、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19、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 牧野 B. 长平
C. 涿鹿 D. 阪泉
20、有人说:“隋炀帝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下列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灭掉陈朝,活捉陈后主
B.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C.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D.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
21、唐朝实行 ______的民族政策。 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______。
22、东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名人辈出。
(1)东汉时,宦官 改进了造纸术,纸的使用开始普遍。
(2)东汉时,名医 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3)东汉时,名医 写成《伤寒杂病论》。
23、把下列人物前的序号填到下面相应内容前的括号里。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E.韩非
(1)(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 )提出“仁”的学说,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3)( )“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
(4)( )“兼爱”“非攻”。
(5)(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国家。
24、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__________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25、四五千年前,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__激战,黄帝部落最终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成为部落联盟首领;项羽晓勇善战,在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
26、制度不断创新
(1)禹的儿子启凭借家族的势力,继承了禹的位置,建立夏朝,标志着______ 制的产生。
(2)西周初期,为了巩固疆土,周王将土地分给宗亲和功臣,建立诸侯国,史称______ 制。
(3)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 制 。
27、春秋末年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8、观察《战国形势图》,回答问题
(1)写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A B C D
E F G
(2)地图右下角插图“舌战群臣”中力主变法的是 ,这一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奖励耕战、 。
(3)结合内容说说这次变法有什么影响?
29、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_______。
30、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 _____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_____,统一契丹各部,在_____建立契丹政权,有时又称_____。
(2). 北宋时期,西北的党项族族势力崛起。11世纪前期,首领_____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城_____,史称_____。
(3). 宋辽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2世纪初期,完颜部杰出首领_____起兵抗辽,1115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_。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_____灭亡。
31、
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赵括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晋文公
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孙膑
卧薪尝胆 吴越争霸 项羽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勾践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大败金军,郾城获胜——
(3)击退荷兰,收复台湾——
(4)推翻明朝,“均田免赋”——
33、对外关系演变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阿拉伯商人撰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录了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洋航行。②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③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纵观明朝……早期的朝贡贸易偏重政治利益。中期以后,外国货品免税政策虽然改为按比例征税,但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由于不堪滋扰,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三 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说出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材料一中属于评价唐朝中外交往的内容是______。历史史料按史料价值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材料一的4幅图片中,能够印证上述“历史观点”的直接史料是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朝时期“朝贡贸易”的史实。从“朝贡贸易”到“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分析明朝时期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出现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找出中国“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堵绝”给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4)综上所述,说出影响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