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
A. 创设科举 B. 改进活字印刷 C. 重文轻武 D. 鼓励海外贸易
2、《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中央集权制度
3、下表是北魏孝文帝将鲜卑贵族改为汉姓的情况。据下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此举的目的是
鲜卑贵族改为汉姓情况
A.促进鲜卑对汉文化的认同
B.方便鲜卑族与汉族的联系
C.弱化胡汉界限,强化等级
D.加速姓氏改革,便于续谱
4、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体现了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外重内轻
C.君弱臣强
D.重文轻武
5、下列政权,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 )
A.曹魏 B.西晋 C.北魏 D.东晋
6、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的清朝皇帝是( )
A.
B.
C.
D.
7、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在酒楼茶社有艺人演唱、讲史,在瓦肆勾栏中有杂技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这反映了北宋( )
A.北宋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
B.宋朝海外贸易的繁荣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经济重心的完成
8、“它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车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预湘桂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9、明朝建立的都城是( )
A. 南京 B. 北京 C. 西安 D. 洛阳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此设台湾府管辖后来又建省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采取的政策是
A.休生养息
B.以德化民
C.文景之治
D.休养生息
12、“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北魏孝文帝决定( )
A.在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强化中央集权
D.册封鲜卑贵族
13、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下面有关唐朝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 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做官
C. 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
D. 整个社会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4、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 )
A.禹
B.舜
C.尧
D.炎帝和黄帝
15、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伟大贡献。两汉时期已经出现的技术是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16、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据你所知,吐蕃就是今天_____的祖先
A.回族 B.满族 C.藏族 D.汉族
17、《山海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与之相关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大战
C.阪泉之战
D.淝水之战
18、分类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如下分类,△处应填写的是
类别一 | 类别二 | 类别三 |
张仲景、蔡伦、华佗 | 周厉王、齐桓公、北魏孝文帝 | 顾恺之、钟繇、△ |
A.卫青
B.王莽
C.曹操
D.王羲之
19、唐朝时期最流行的出行方式是( )
A. 骑马 B. 骑驴 C. 汽车 D. 自行车
20、用科举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1、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都城__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
22、书法
(1)条件:______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2)代表:①_____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②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是“天下第一行书”的《____________》,被后人誉为“______”。③北魏______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23、春秋时代,出现了老子创立的_________学说、孔子创立的_________学说。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4、唐朝时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认真观察《秦朝疆域图》,将相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1)秦朝的都城A_____________
(2)秦长城两端西起B_____________,东至C_____________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D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6、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制度和中书省:清朝雍正设立的____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27、(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三大改造指的是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类型的宪法。
28、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9、(______时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______(时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30、元朝境内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直接管辖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______。
31、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水经注》 司马迁
《伤寒杂病论》 王羲之
《道德经》 郦道元
《史记》 老子
《兰亭集序》 张仲景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机构名称。
(1)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
(2)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
(3)元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
(4)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称民纷纷在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宋书》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的文章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苏湖熟,天下足”直接说明了什么?“苏湖”指的哪里?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