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正确是( )
A.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B.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C.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D.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2、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3、下图的古钱币最早铸造于( )
A.隋文帝年间
B.隋炀帝年间
C.唐太宗年间
D.唐高祖年间
4、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牧野大战
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
D.楚汉之争
5、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最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之一,这次政变的发动者是谁 ( )
A.李渊 B.李世民
C.李靖 D.杨广
6、“和亲是唐朝主要的民族交流方式,密切了唐朝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纵观整个唐朝,尤以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最能说明这一点。“文成公主入藏”是在( )
A.公元7世纪40年代
B.公元7世纪50年代
C.公元6世纪40年代
D.公元6世纪50年代
7、下列著名历史人物中,成就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汤显祖、辛弃疾
B. 颜真卿、阎立本
C. 苏轼、辛弃疾
D. 吴道子、李白
8、如图中,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A
B.B
C.C
D.D
9、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农民培育出农业优良品种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10、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曾专制西魏朝政的鲜卑人宇文泰认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脱脱在《辽史》中认为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上述说法的共同意义主要在于( )
A.指出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起源
B.证明了中华民族起源于同一个祖先
C.说明了各少数民族都崇尚汉民族的文化
D.强调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的观点
11、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 )
A.抑制土地兼并,致力改善民生
B.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C.推行科举制度,大量选拔人才
D.剥夺武将军权,强化中央集权
12、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智慧”所在,重点应探究都江堰的( )
A.修建背景 B.修建者 C.工程技术 D.灌溉面积
1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是
A.让农民富裕起来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奴 D.开垦大量荒地
14、修建于北宋中期的福建莆田木兰陂工程,既能抵御海潮,又能灌溉农田。这一成就与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保甲法
B.募役法
C.农田水利法
D.方田均税法
15、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才能有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不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A.唐玄宗封南召首领为云南王
B.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C.新罗人崔致远在唐朝做官
D.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
16、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对时代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下列战役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
A.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 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8、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
B.统治者注意任用贤才
C.皇帝勤于政事
D.人口大幅度增长
19、春秋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王室衰微
B.分封制瓦解
C.兼并战争加剧
D.生产力水平提高
20、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C.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21、写出与下列信息相关的地点。
(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哪——
(2)西夏的都城——
(3)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的是——
2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A处代表的是________遗址;《三国鼎立形势图》中B处________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3、下图是我国战国时代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名字是 ,由秦国蜀郡太守 主持兴建,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
24、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纪传体通史《________》。
25、半坡人的居住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住区外有_______和烧制陶器的_______。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6、制度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1)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__________代替禅让制。
(2)西周初期,为了巩固疆土,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确立了________制。
(3)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27、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的是________国的商鞅变法。公元前________年,秦朝建立。
28、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29、兴修灵渠: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______和________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30、宋金达成和议,双方约定以______至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
31、
遵义会议 |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
八七会议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三湾改编 | 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
秋收起义 | 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
古田会议 | 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32、列举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分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分别从政治制度、文化经济、交通运输、国防等方面列举秦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中国的措施。
3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刘禹锡《百花行》
材料二: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把握时代特色。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这两种文学体裁盛行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它们各自盛行的原因。
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2)体验情怀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执政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践行这一执政理念的具体措施。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