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的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 )
1.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2.五岭以南地区种植了双季稻 3.南方的手工业如缫丝、织布、制瓷业等有显著发展。 4.建康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商业大都市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农业的发展
D.手工业的发展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这一“高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国人暴动
B.民族交融
C.江南开发
D.八王之乱
3、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片,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A.图①中北京人没有穿衣物,图②中北京人穿了皮裙子,自相矛盾,说明画错了
B.图①和图②反映了北京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C.图①和图②反映了北京人勤劳勇敢,说明他们已经进化为晚期智人了
D.图①和图②反映了北京人有时在南方,有时在北方,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4、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繁荣与开放
B.政权并立到统一
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5、下图所示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搜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镇压黄巢起义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元灭南宋
6、“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代替禅让制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7、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 《缀术》 B. 《水经注》 C. 《黄帝内经》 D. 《齐民要术》
8、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其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身边的人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元朝
10、夏朝的都城据说在阳城,但是阳城在哪里,没有定论;商朝的都城最初也是搬来搬去的,但后来商王盘庚将它稳定下来,都城在( )
A.二里头 B.殷 C.朝歌 D.亳
11、关于下图文物(猪纹陶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
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
12、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他们有很多的创造发明,后来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文中的“他们”指
A.炎帝和黄帝
B.尧和舜
C.舜和禹
D.禹和启
13、电影《长津湖》讲述了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是( )
A.罗荣桓
B.朱德
C.林彪
D.彭德怀
14、这场战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大唐帝国从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场战乱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15、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
A.确立了皇权至上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保障了社会稳定
D.实行了残暴统治
16、中国历史上著名战役长平之战发生在( )
A.商朝时期 B.周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7、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扁鹊
B.李时珍
C.华佗
D.张仲景
18、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唐玄宗统治时期,册封东北袜辐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中宗时,唐蕃再度和亲,金城公主人藏。这些措施共同
A.促成了“贞观之治”
B.体现了“开元盛世”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发展了对外交往
19、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 实 | 推 论 |
A | 唐玄宗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 唐朝人鼎盛时期 |
B | “澶渊之盟” | 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
C | 雅克萨之战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 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
D |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的版图 |
A.A
B.B
C.C
D.D
20、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情况的第一手历史材料是
A.神话传说
B.历史典籍
C.复原模型
D.考古文物
21、__________时,粉碎了大小和卓的叛乱。
2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____、______出击匈奴,大获全胜,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23、写出《战国形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24、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25、公元前____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明帝时,派____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26、顺治时期,颁布“__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27、禹死后,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________。
28、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称为_______。
29、
时间 | 重大事件 |
1949年10月 | ( ) |
1956年底 | ( ) |
1978年底 | ( ) |
30、张骞通西域后,________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1、请对下列著作与作者进行搭配
《水经注》 郦道元
《伤寒杂病论》 钟繇
《宣示表》 张仲景
《洛神赋图》 贾思勰
《齐民要术》 顾恺之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杜甫的诗被称为
(2)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
(3)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
(4)宋代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471年(延兴元年),年仅五岁的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其祖母冯太后临朝称制。改革分两期进行,484年(太和八年)始,冯太后任用李冲等人进行第一期改革,主要是改革政治经济制度。490年(太和十四年),冯太后死,孝文帝亲政,遂于494年(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进行第二期改革,着重改革拓跋部人的生活习俗。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遭到鲜卑传统观念束缚和守旧势力的阻挠反对,几乎每项措施的推行都遭到了干扰和破坏。尤其是迁都之后,太子元恂企图从洛阳逃回平城发动叛乱,拓跋宏大义灭亲,毅然将其处死。元老贵族穆泰等又在平城反叛,拓跋宏坚决予以镇压,使守旧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为改革扫清了障碍。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取得了成功。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三卷)·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孝文帝时期的改革分几期进行?每期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