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可克达拉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要系统地了解商朝人留下的文字记录,应选的史料是

    A. 殷墟甲骨

    B. 四羊方尊

    C. 妇好鸮尊

    D. 后母戊鼎

  • 2、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提到的这场战役(     

    A.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B.推翻了秦的残暴统治

    C.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D.推动大一统局面形成

  • 3、见如下图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保机

    D.成吉思汗

  • 4、春秋时期,隶属于诸侯的卿大夫,纷纷篡夺诸侯国国君的权位,卿大夫手下的官员,又纷纷篡夺卿大夫的权力。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瓦解

    B.诸侯争霸

    C.民族融合

    D.国家产生

  • 5、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

    A. 都江堰的开凿

    B. 长城的修筑

    C. 灵渠的开凿

    D. 始皇陵的修建

  • 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  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 7、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B.汉朝设西域都护-成为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D.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 8、黔龙学校的刘涛同学对元曲特别感兴趣,她想阅读关汉卿的著作,你应该向她推荐

    A.《窦娥冤》 B.《天净沙·秋思》 C.《清明上河图》 D.《汉宫秋》

  • 9、下列四个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其中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蔡伦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 10、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战争。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这些史实主要体现了诸侯争霸的

    A.主要原因

    B.主要过程

    C.消极影响

    D.参与国家

  • 11、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旨在说明丝绸之路(       

    A.形成了完备的商业网络

    B.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C.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D.避免了与西方军事对抗

  • 12、下列选项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B. 我国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北方人民多次南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 汉朝时,我国四川地区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13、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册封五世班禅 册封五世达赖 设驻藏大臣 设伊犁将军

    A. ②①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①③④②   D. ④③②①

     

  • 14、“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繁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 15、某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该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长城

  • 16、在唐代,为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宏大平台的是(  

    A.洛阳

    B.成都

    C.杭州

    D.长安

  • 17、半坡原始居民住_____房屋,优点是____( )

    A.干栏式、通风防潮

    B.山洞、方便

    C.宫殿、舒服

    D.半地穴式、冬暖夏凉

  • 18、青铜器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最重的青铜器

    B.最早的青铜礼器出现在西周

    C.商周时期 “三星堆”文化最重要的有鼎、尊和青铜面具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 19、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

    A.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推动中原汉人南迁

    D.促进了民族融合

  • 2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___________》,是我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2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_____

  • 23、南宋管理港口对外贸易的机构___________

  • 24、西汉时期,以节俭著称的皇帝是_______

  • 25、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代表作是悲剧《______》;清朝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__

  • 26、将朝代的代号按先后顺序排列。

    A、西周   B、战国   C、夏   D、南北朝   E、三国   F、秦

    ________→ 商 →②________→ 春秋 →③________→④________→ 汉 →⑤________→ 两晋 →⑥________

  • 27、______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 28、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1)部落联盟时期,当时实行________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________”,将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________制度,巩固了对全国的统一。

  • 29、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________族拓跋部建立________政权。5世纪,这一政权统一了北方,________即位后致力于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间交融。

  • 30、观察如图,将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的英文代号填入如图的方框内。

    A.春秋五霸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B.东周都城的所在地

    C.战国后期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赵 国 A

    秦 国 B

    楚 国 C

    燕 国 D

    齐 国 E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清朝设立的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材料四   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秦巩固统一的那条措施?

    (4)材料四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