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攀枝花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孟子》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B. 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C.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D.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地铁对沿线商圈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整座城市也因此充满活力。

    C.同样是为粉丝签名,有人行色匆匆,有人却单膝跪地、郑重其事

    D.热播的《虎啸龙吟》中的司马懿红袍加身,走投无路时只好黑化。

  • 3、下列句子加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敬畏自然,顾名思义,就是告诫人们对自然要有敬重畏惧之心。

    B.面对我市多年来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终于妙手回春

    C.我们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D.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经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B. 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C. 硅谷的创始者之一肖克利与他八个学生意见不和。八位年轻人毅然与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分道扬镳,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成立了柴德费尔德公司。

    D. 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臣 所 谓 吝 者 谓 其 勇 于 有 为 吝 于 改 过 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奉继母益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 一出其力 其一犬坐于前

    C. 鲜能过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 遂与之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2)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4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回答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始终表达了无限心酸和愤懑之情。

    B.乙诗情感澎湃,作者虽身为女子,但字里行间颇有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C.甲诗借典故“闻笛赋”“烂柯人”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D.这两首诗都言简意深。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沉郁中见豪放。

    【2】小泉在刚结束的市一检中成绩不理想,他为此情绪低迷。请你从甲诗或乙诗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诗句送给小泉,并结合本句诗意劝慰小泉。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坚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项任务,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10月 17日是我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脱贫攻坚期内最后一个扶贫日。某班开展了以“我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区域农村贫困人口调查表

    区域

    2012年末

    2018年末

    累计下降幅度

    2020年末

    东部

    1367万

    147万

    89.2%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部

    3446万

    597万

    82.7%

    西部

    5086万

    916万

    82.0%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人均消费支出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1.4%。不断缩小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

    【材料三】

    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从居住条件看,已经实现960多万贫困民众乔迁新居;家庭耐用消费品也是从无到有,产品升级换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不仅实现了通电全覆盖,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的比重同样大幅提高;道路硬化、交通运输、孩子就学便利、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材料四】

    我国通过加快建设,深化改革和大规模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请结合材料二、三、四的内容,探究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用诗文原句填空。

    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__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不宜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文章《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小题

    ①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我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④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⑤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⑥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结合“敬业、乐业”,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 10、记叙文阅读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4岁半

    __________________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_________________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5】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练琴,打!……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威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满是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13日)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从“燃”成为流行词,引出什么是“燃”,第②段则提出了人们欣赏“燃”、点赞“燃”的原因。

    B.第③段举出了生活中一些人颓靡的做法,是为了从反面告诉我们“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有理有据。

    C.第④段主要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论证了“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的观点。

    D.全文开头提出“燃”、分析“燃”流行的原因,主体部分写如何找到自己的“燃”点,最后发出号召,逻辑严谨。

    2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C.邓稼先心有祖国,为了祖国的强大,他从美国归来后甘守戈壁荒滩,隐姓埋名,至死不懈,默默地燃烧着自己,他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D.武汉打工者中的一对普通夫妻,虽然他们还只是刚刚在疫情中得到治愈,但是他们夫妻二人不顾身体的虚弱,毅然来到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爱心献血屋各自捐献了400毫升血浆。

    3第⑥段划线句子“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的含义是什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微笑,多么温暖的表情。收获鲜花掌声时,不应欣喜若狂,用微笑淡然面对,才能把握自我;遇到崎岖坎坷时,不应消沉沮丧,用微笑乐观面对,才能突破自我;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要面带微笑,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请以“ 面对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