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端详(xiáng) 萧索(xiāo) 间不容发(fā) 形消骨立(xiāo)
B.旁骛(wù) 娉婷(pīn) 矫揉造做(zuò) 富丽堂皇(huáng)
C.恣睢(suī) 秘决(jué) 走投无路(tóu) 断章取意(yì)
D.星宿(xiù) 筵席(yán) 不足为据(jù) 箪食壶浆(dān)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B.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C.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D.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自己吹奏自己擂鼓)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舰(zhuó) 商酌(zhuó) 羸弱(yínɡ) 糜子(méi)
B.瞥见(piē) 炽热(zhì) 镌刻(juān) 黝黑(yǒu)
C.翘首(qiáo) 告罄(qìnɡ) 窒息(zhì) 胆怯(qiè)
D.悄然(qiāo) 不辍(chuò) 拘泥(nì) 拾级(shè)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表现了杨志既精明能干,又粗鲁蛮横的特征,也表现了晁盖等人的足智多谋、随机应变
B. 《三顾茅庐》中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辅佐自己的敌事,表达了作者对刘备求贤若渴、真心诚意招纳人才的精神品质的赞颂
C. 《范进中举》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投了贾母、凤姐等人的缘,她们留姥姥参加宴会、游园,拿她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个实打实的丑角,作者对她是鄙视的。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 :“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仲淹在饶州岁余,又徙越州。元昊反,召为陕西都转运使。会夏竦为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用者多出其门(提拔任用。)
B.况进退近臣(免除官职。)
C.由是罢知饶州(贬官,降职。)
D.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辅助,帮助。)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A.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B.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C.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D.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夷简喜欢选用身边的人,范仲淹向朝廷呈报《百官图》,借此批评吕夷简有私心。
B.范仲淹认为洛阳作为军事要地优势明显,建议在洛阳建立都城。
C.吕夷简对范仲淹不悦,因此对他提出的建都之事持反对意见。
D.范仲淹认为如今朝廷内有张禹之流的臣子,破坏法令,恐对国家造成祸患。
【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6、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②搁笔费③评章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①降:(xiáng),服输。②骚人:诗人。③费:费力、费脑,有“难以”的意思。④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下列对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拟人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互不认输,将早春的梅与雪之美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出来。
B.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C.后两句是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
D.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2】品析“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回答问题。
(1)“一段”二字,有何意味?
(2)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说一说。
7、根据下面的情境,替小刚和小虎完成对话(每句不少于15个字)
小刚:好消息!好消息!
小虎: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听说学校要开运动会了。
小虎:太好了,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你爆发力强,擅于短跑,这回可得好好露一手。
小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我们发挥各自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虎:__________________
8、(1)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2)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高亢的语调显示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古诗词中多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意。请写出含有下面任意一个人物典故的诗词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姜太公吕尚,伯夷、叔齐;楚人钟仪;冯唐)
(5)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俄国作家_______的短篇讽刺小说《变色龙》讽刺了沙皇俄国黑暗腐朽的统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______代吴敬梓写的《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中国现代小说《____________》以方鸿渐为中心,讽刺了旧中国病态知识分子的群像。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士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士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士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士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士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士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士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士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士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士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士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士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士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士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士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士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商贾(______) (2)黝黑(______) (3)抑制(______) (4)感慨(______)
【2】选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任选其一)
(1)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2)李士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
【4】李士方提出亏一点把玉佩卖给帅子,帅子为什么放弃了这个机会?
【5】文中划线文字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何作用?
【6】纵观全文,帅子看走眼买下赝品的原因有哪些?
【7】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高手”的理解。
10、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浓浓麦香情
①东方天际的一点亮还没有出来,父亲已经窸窸索索起床了。母亲朦胧中翻个身,眼睛都没睁开:“早起来干啥?”父亲回一句:“睡不着!”
②村子还睡着。
③昨天一个晌午,田里就变得苍黄。父亲站在村口,嗅觉因了眼前的朦胧而异常灵敏。在微明的清光里,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
④十八岁那年,饥荒逼迫着他走向离村子十几里远的河滩寻找野菜。一阵风带来一丝久违的麦香!父亲拔腿向前跑去。只见一小撮麦子,长在河滩里!那个晚上,弟弟妹妹们躺在被窝里,一人几根麦穗,咀嚼了大半夜。
⑤如今六十五岁的父亲,想起那撮麦穗,胸腔里那满满的东西溢出来,润湿了松弛的脸。
⑥父亲在地头蹲下,拿出儿子给他的纸烟抽起来。父亲很少抽烟,只是最近几个月,抽得特别凶。
⑦儿子,是个好儿子。村里人都羡慕父亲。有几个做儿子的会花十几万元在城里买一套房子送给老父亲呢,儿子是十里八村独一个。
⑧父亲不喜欢弯腰割麦,他蹲着。身子跟麦棵子一般高,麦穗就在他的鼻尖前方,浓浓的成熟的气息把鼻腔灌得满满的,父亲忍不住打了一个香香的喷嚏。左手满满握着干爽的麦秆,右手轻轻握着熟稔的镰刀,一镰一镰,“嚓嚓嚓……”六十五岁的父亲割得缓慢而富有韵律,不像在忙麦收,倒像在享受。
⑨割了两个钟头,身后躺下的麦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草绳上。父亲回头看看,把镰刀插进地里,开始捆麦。不一会,身后就有了一溜一般大小的麦个子。
⑩太阳升高了,他站起身,眯着眼向河对岸望去。那里一片炫目的苍黄,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他想起村里四十年前的大丰收。他带着队上的小伙子们,一个晌午,就把河滩里十几亩麦子收割完了。对岸也有一队收麦的人,队伍里的母亲,正是被那时的父亲吸引了。
⑪此时,父亲突然冲动地脱下了上衣,光着膀子加快了镰刀的挥舞。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整整齐齐地倒在新鲜白亮的麦茬上,而汗珠,也在父亲的后背和脸上欢快地流淌。成熟的麦腥味和着干燥的土腥味,田里的气息更浓了……
⑫母亲送午饭来了,“你咋像个小青年啦!今天你是发疯了么!”母亲的嗔怪里含着欢喜,父亲这几个月,从来没有这么酣畅过。她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公社里那个“割麦突击手”的影子。
⑬父亲拿几个麦个子,做成一个舒服的麦床躺下:“以后,再光膀子就没机会了。你说到了城里住,六月里不割麦,不流汗,忙种还过个啥劲?要那样,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吗?”
⑭母亲恼了:“你个榆木疙瘩。儿子孝顺你,你不知道好歹,难道你儿子给你买了房子,就是接你去等死的?你个老不死!”骂完了的母亲哈哈笑了。父亲也跟着“嘿嘿”笑。
⑮午后,母亲没有听从父亲的催促回家,她想最后捆一次麦子;父亲在麦床上满满的睡了一觉,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直到天黑透,才把最后几垄放倒。他们直起腰,站在地头,默默的看着自家的麦田。也许,还望着所有的麦田。
⑯昏黄的月亮升了起来。
⑰“还是跟儿子再说说吧,好不?”在父亲商量的口气里,母亲听出了乞求和难过。
⑱要是前些日子,她早就要骂死老头子了。今天,在月光下凝视着麦田的母亲没有反驳,轻轻地应一声:“嗯。”
⑲夜,有了凉意。父亲和母亲,一前一后,在清亮的月光里走着,在浓浓的麦香里走着……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父亲一天的劳动,中间插叙了父亲年轻时的经历。
B.开头用“村子还睡着”,与父亲“睡不着”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内心的不平静。
C.父亲最近几个月抽烟很凶,是因为儿子叫他进城,他害怕自己不适应城里的生活。
D.小说与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一样,都表达了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2】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3】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4】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浓浓麦香情”蕴含着父亲哪些情感。
11、刷子李
①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站着的,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是有绝活,这是个公论。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一种活法。好比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起,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摔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②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刷墙一行,别的啥也不干,哪怕饿着。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也不用放,单坐着,那效果就赛升天一般完美。最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活干得利索,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读书人讲究“文不加点”,他就有个“身不加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③这一年,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当下手,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可得亲眼瞧瞧。
④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洋管家一眼就认准了人,恭恭敬敬地道了声:“刷子李”,尽管走了调儿。曹小三见师傅派头十足,一点都不输给洋人。他在这儿立的规矩是一天只刷一间屋,这洋楼大小九间,得刷九天。
⑤干活前,师傅掏出刷子,鼓起腮帮仔仔细细地吹了一遍,眯眼看看,没一丝杂毛了才放心。然后他打开随身带着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取出一身黑衣黑裤和一双黑布鞋。师傅穿衣,系裤,换鞋,力求事事安祥妥贴。
⑥刷墙之难尤在屋顶,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排刷往上一举,谁能滴水不漏?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跟没蘸浆似的。只见他执刷的手在半空中悠然来去:伸臂展翅,那姿势恰似鹰舞长空。每一摆刷,那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似鼓点,像琴鸣,好听极了。刷子舔过屋面,似白光横空,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满屋光亮……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⑦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长长地舒一口气,抽袋烟,喝碗茶,再施展身手。那运气凝神的架势就像大战在即,将军上阵。
⑧每当歇息,曹小三都会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这机会,仔细搜索师傅全身,可是连一个芝麻小大的粉点也没发现,黑衣黑裤黑布鞋漆黑锃亮,俨然一派包龙图(即包公)神不可侵犯的威严。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收工坐下,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师傅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上一眼。
⑨这一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⑩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名气是吹出来的?从一撇一捺开始,好好学本事吧!”
⑪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第①段的主要作用。
【2】第②段写刷子李的传说,围绕一个“___________”字写了四个方面:(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每一摆刷,那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似鼓点,像琴鸣,好听极了。刷子舔过屋面,似白光横空,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满屋光亮……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
12、请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