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疫情期间,身为九年级学生的你正在家里通过电视收看“空中课堂”学习内容,好友发信息给你,让你陪他聊天。你回答:
A.“急什么,你不知道我在线上学习呢吗?”
B.“你约聊可真是时候啊,对不起,我不能陪你。”
C.“我正在上网课,等老师下课时我再陪你聊。”
D.“我正在上网课,你不用上网课学习吗?你不能等一下吗?”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除非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这个问题将一直困扰你。”这是一个假设复句。
B.现代诗歌表现形式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
C.文采本指辞藻、才华;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柳河东文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B. 《社戏》——《朝花夕拾》——鲁迅——现代文学家
C. 《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莫泊桑——法国小说家
D. 《隆中对》——《三国志》——陈寿——晋朝史学家
4、下面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悲苦。
B.“冰塞川”“雪满山”两句,运用比喻突出仕途艰难,表现出无限惆怅之意。
C.“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三字短句,短促有力,写出诗人虽感到前路艰难,但终究在迷茫中看清方向,内心安定。
D.诗歌最后两句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和沧海扬帆的无比勇气,是全诗的最强音。
5、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 (2)负者歌于途(______)
(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 (4)杂然而前陈者(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4】欧阳修“乐亦无穷”,范仲淹“此乐何极”。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6、阅读《饮酒》(陶渊明),完成小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纵情山水的人生追求。诗人,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表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图 一 图 二
【3】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菊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还有许多描写秋天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你读过的关于“秋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实践探究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某学校发现九年级部分学生最近有较大压力,为具体了解他们的压力状况,对全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形成了如下统计图:
【材料二】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圆梦,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袁隆平顶着来自西方权威学者“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指责和压力,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的第一步就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而这犹如大海捞针。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研究过程中,700多株珍贵的实验秧苗,一夜之间全部被人为毁坏。但是袁老迎难而上,壮住了重重压力。20多年时间里,他和团队一起,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1)请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统计图,分条归纳你的发现。
(2)班级举行“汲取榜样力量,缓解心理压力”主题班会,班委会安排你担任主持人,请你结合【材料二】内容为班会写一段开场白。
8、默写。
(1)晓战随金鼓, 。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单于夜遁逃。
(4)蒌蒿满地芦芽短, 。
(5) ,在河之洲。
(6) ,白露未晞。
(7)只是他在愿望切近, 。
(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9、阅读下面文意,完成下面小题。
①二战时,两名战士与部队失联。他们在森林里甩掉敌人时,因仅有一块鹿肉,小个子想活着回去见母亲,就朝战友安德森开枪,打伤了他。安德森当他是枪走火,未揭穿阴谋。后来二人得救活了下来,小个子在母亲遗像前向安德森忏悔,安德森宽容地原谅了他,他们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友谊。
②宽容别人,是一种至高修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圣贤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孔子与弟子颜回周游列国时只剩一把米,颜回烧饭时发现米上有灰,又不舍得扔,就抓出来吃掉了。孔子恰巧看见了,认为颜回不尊敬师长,自己偷吃。听了颜回的解释后,孔子后悔错怪了颜回,向颜回道歉。由此可见,谁都可能犯错误,圣贤概莫能外。认识错误也是圣贤的选择。虚心改正错误,互相谅解,是至高无上的修养。
③宽容别人,需要广阔的胸怀。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人,那是一种美德。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一见到廉颇就调转马头,手下的人都认为他害怕廉颇,其实,蔺相如是为了国家利益着想。事后,廉颇认识到自己的严重错误,便脱掉上衣,背上荆条去找蔺相如请罪。最终将相和好,国家稳定。蔺相如的胸怀宽广与廉颇的知错就改,都能顾全大局,这就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小则利己,大则利国利民。
④那么,是否凡事都要一味地宽容谅解呢?我认为宽容总在忏悔后。只为一块肉,小个子就朝生死弟兄开枪,理由是想活着回去见母亲。你有母亲,谁不是母亲所生?小个子良心发现,他真诚忏悔了,安德森原谅了他。因此,宽容、谅解,应该是有度的。事事宽容,那是毫无原则地包容,是纵容,是包庇。时时以德报怨,结局必定是以怨报德。所以,宽容是有前提的,对方要有悔意。
⑤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悔过,是错误后的清醒剂,是一次醍醐灌顶的悔悟。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提高修为,提升素养,学会宽容,知错就改,才能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成为有用之才,这是安德森与战友带给我们的启示。
成为有用之才,这是安德森与战友带给我们的启示。
【1】下列说法不完全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虚心改正错误,互相谅解,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修养。
B.宽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人,是一种美德,但要有原则。
C.不管做错什么事,只要有悔意,就能得到别人的宽容。
D.我们要提高修为,学会宽容,知错就改,做有用之才。
【2】概括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文段首先提出“____________”的观点;然后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论证观点,进而表明宽容是一种美德;最后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再次讲述小个子与安德森的故事,有何作用?
10、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文本一】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三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三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作者:陈凌。有删改)
【文本二】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节选自赵迎辉《阅历与读书》)
【1】文本一第④段与文本二均运用了举例论证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3】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在谈“阅读”问题,但侧重点不同。它们各自侧重谈什么问题?
11、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讨论话题:“动车拒让座”】
5月3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乘动车到成都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没有买到全程座位票。到达南充站后,老人被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希望座位主人和老人挤一挤,遭到拒绝。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的座位错了吗?”
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没有主动让座,于是带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让座是美德,不让座是失德?让座是有教养,不让座是没有教养?就这个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网友言论】
悠然南山: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尊老敬老,一个老态龙钟,一个风华正茂,该不该让座,还用考虑?
一吐为快:动车不是公交,它实行一人一票制,对号入座。公交你买了票未必有座,动车座位票可是要花座位票的钱买的啊。花钱买了座位票,让是美德,不让也无可指责。
成吉思汗:老人女儿的话太伤人了,让人难以接受。就算让座,也应该补足车票差价。
红豆南国:年轻人也不容易,和他们争什么?这么有孝心,带着妈妈去餐车消费嘛,那里有座位!
美丽人生:她早干什么去了?早点买票也不至于只买到半截座位票啊。
自由之声: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我看应该“多学学”的是她自己吧。
【课本观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论教养》利哈乔夫(节选)
【1】简要概括网友对“动车拒让座”事件讨论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
【2】网友“自由之声”认为应该“多学学”的是老人的女儿。阅读材料,说说老人女儿应该学什么。(给出两条建议即可)
【3】综合以上材料中的观点,从“教养”或“宽容”的角度选取一个主题,发表你的观点及理由。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文。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2018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同学们,你们心中一定也有自己崇拜的英雄吧。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
(一)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记叙为主的文章。
(二)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议论为主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③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