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一段时期,“非典”似乎已销声匿迹,但是医学专家反复提醒,这种疾病可能只是暂时消失,很可能会卷士重来。
B. 一直以来,对网吧的治理很难取得显著成效。这样无形中助长了一些违法经营者的嚣张气焰,对国家的规定更加熟视无睹。
C. 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D. 刘慧卿因参与“台独”分子研讨会,并发表支持“台独”的言论,连日遭到社会各界人
士的口诛笔伐。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他对班上的事无所不为,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好班长。
C.一位位声音大咖在《声临其境》中,用他们忘乎所以的表演向观众们诠释着声音的魅力。
D.这位把音乐作为毕生的梦想,孜孜不倦的进行追求的艺术家,创作出了不朽的艺术作品。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诗人在茫然的心境中,想到起初不顺而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伊尹,又增加了信心。
B.“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赠答之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之间的相互劝慰。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看似埋怨月亮在亲人分别的时候变圆,实则表达对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山野情趣盎然,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乡的兴奋之情。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小说集《羊脂球》,作者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B. 《范进中举》中有“谨具贺仪五十两”一句,其中“贺仪”指的是贺礼。
C.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 《故乡》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选自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
5、【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诚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 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母引刀裂其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______诗,“孤蓬”在文中指__________。
【2】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
7、(题文)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某学校艺术社团日前在校园宣传展板上,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引发同学们的关注。
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是“奇妙”还是“奇怪”?
交响乐演绎鲁迅作品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了交响乐《鲁迅》,以《社戏》为序曲,共有《闰土》《阿Q》《祥林嫂》等九个乐章,演绎鲁迅的文学作品。
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
在《朗读者》节目中,京剧名家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种新奇的朗诵形式,令人眼前一亮;不少年轻人也从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大型杂技剧《神话》借助杂技特有的肢体语言,讲述关于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中华创世神话。该剧编导表示:“杂技为神话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想象空间。”
【1】(小题1)由此同学们又想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艺术类“奇葩”组合的两项是
A. 昆曲《牡丹亭》融入电子音乐 B. 维也纳交响乐团来到上海演出
C. 路边的电话亭变身书刊阅览亭 D. 苏州评弹弹唱《威尼斯商人》
E. 中华武术和西洋拳击同场竞技 F. 儒家经典《论语》翻译成英语
【2】(小题2)细心的同学发现材料中遗漏了一个小标题,请你拟一个供社团选用。______________
【3】(小题3)社团组织同学们讨论: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到底是“奇妙”还是“奇怪”?请说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
8、品读经典诗文,感悟情感志趣。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句子。
情感志趣 | 名句 | 出处 |
人生哀喜恰如月亮盈亏,是一种自然规律 | (1) ①_____,②___,此事古难全。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新旧交替中不断向前的豁达与豪情 | (2) ③_____,④_______。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一俯一仰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怡然自得 | (3) ⑤_______,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 |
仁人志士安贫乐道、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节操 | (4)⑥_______,⑦______,⑧_____,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三章》 |
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的情怀 | (4)⑨_______,⑩__________。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9、甘于寂寞
①古语云:“居不幽者思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即智高者需要静静地同自己的心灵悄悄地对话,要忍受得住孤独和寂寞。
②只有经过沉默修养和孤独洗礼的人,才能捕捉到人生的真正底蕴。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认识自我。一位西方哲学家说:“世界上最强的人,也就是最孤独的人。”“只有最伟大的人,才能在孤独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
③孤独,能造就大师。这是因为,摆脱虚浮、繁杂的困扰后,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就能自由地翱翔。许多学者名流,沉潜书斋,甘于淡泊,耐得住清苦和寂寞。有的超尘脱俗、蜗居书斋,潜心治学,终有所成。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保持一个人的平常之心,方可在生动活泼、变幻多姿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着力点,才能一展自己的才华,才能蓄势待发,最终跃出平凡,成就不朽功业。
④孤独,并不是凄凉,更不是悲哀。农夫在孤独中耕耘才有好的收成。十年寒窗的儒生,也一定是孤独的。把生命和精力花在哗众取宠的闲聊、搓麻将和茶楼酒馆的应酬,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⑤孤独还有利自我设计、自我塑造。可以说,孤独既是生活中的一个“危机”,也是自我深思、自我完善的一个良机。因此,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局限,投身于人类科学和文化创造,就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高尚的、永恒的充实和快乐,就能进入幸福的美好境界。
⑥当一个人静静的、不为外界的噪音所侵袭时,世界就会变得洁净,在这种环境下,你可以遐思万千,为构思的文章润色,为创造的大厦添砖……你完全不用为琐事杂务劳神,不用为人间不平而忧心,若能进入这种境界,你就能如在领略兰花的幽香、菊花的高雅、荷花的纯洁,能寻觅到一个真实的自我。
⑦画家刘海粟对一些喜欢凑热闹、好轧“闹猛”、耐不住寂寞的人提出了忠告:“越怕寂寞的人,将来就会很寂寞。因为你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热闹场所,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在热闹场中混到老,什么成就也没有。最后,社会不承认你,而且越老越寂寞,以后死得也寂寞。死后烟消云散,谁又记得你这个不甘寂寞的人呢?”
⑧在奋斗者的心目中,孤独和寂寞,是一种美,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它与交际并不矛盾,两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人的两大素质系统。如果说,在人际交往中,能捡到佳美的贝壳和卵石;那么,在孤独沉思中,却能真正获得藏于大海的瑰宝。
⑨我们所说的孤独、寂寞,并非消极的遁世之法,而是积极的人世之道。我们并非拒人于千里之外,将自己囿于狭小的“螺丝壳”中,搞自我封闭,自我陶醉,而是放弃那些耗费青春和生命的繁文缛节,以集中精力,凝聚活力,专注于自己所钟情的事业。
⑩能进入孤独境界的人,才有机会免于繁花和闹林的喧嚣,沉潜思考,成就功业。能忍受寂寞的人,才有无限辽阔的精神空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⑤段中加点的“自我塑造”的含义。
【3】文章第⑥-⑧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述文章第⑨段的作用。
【5】请为文章第③段的观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车
①父亲是位爱车之人。
②那年,我五六岁,一天下午,正在家属院和小伙伴们撒欢儿,父亲突然出现了,他神秘兮兮地把我叫过去。“跟爸爸去看一样好东西!”他眼中的兴奋瞬间感染了我。我马上蹦跳着跟在他的身后。
③一走出家属院,我便惊叫起来,在我面前立着一个神气活现的“大家伙”——一辆黑色两轮摩托车。在30多年前,这可是稀罕物。父亲笑着,悄悄对我说:“爸带你骑两圈,怎么样?”
④“好耶!”兴高采烈的我,被父亲抱上了车。只见他熟练地发动,踩踏板,随着一阵“嘟嘟”的轰鸣,我“风驰电掣”起来,威风极了。风卷起了路上的黄叶,也扬起了父亲外套的衣襟。摩托车上的父亲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帅极了!父亲带着我,在家属院门口那条四五百米的小路上,来回骑了两圈,之后便急忙抱我下来,一溜烟去还车了。车是单位的,被他好说歹说借出来的。
⑤这个“秘密”当天晚上还是到了母亲耳朵里,她狠狠地批评父亲:“你哪里会骑摩托?还敢带上孩子!她那么小,出了事怎么办?”
⑥父亲此后再也没有骑过摩托车。记忆中,他骑着一辆28英寸带横杠的男式自行车做了很多事:给家里换煤气罐,帮外婆买面、买米,周末载一家三口上公园……最重要的用途,当然是每天接送我上学。
⑦我上初中不久,父亲的自行车被偷了。那时候丢一辆自行车,可是件了不得的事,亲友们纷纷来问询。父亲笑言道:“车被人借走了,还不打算还,算啦,借他骑着吧!”众人听了大笑。
⑧自行车被偷后,父亲便没有再买。没过多久,父亲有了另一辆车:三轮大板车。这种车可载人,可载物,但是特别沉,不好操作,手和脚都得用力,就算一个年轻汉子,骑不了多久也会满身大汗。而中年父亲开始蹬着它载客了。做了快20年国企职工,他和母亲双双下岗,以此谋生。起步价一元:城区小,花两元就能跑遍。父亲就这样一单一单地接,一元一元地赚,每天一身臭汗。
⑨就在那时,父亲和他的三轮车又让我“威风”了一次。
⑩那年,家乡的英金河发大水。我每天上学得经过西大桥,上下桥处汪起了两池水,最深处可没过一个成年人的胸部。那几年,小轿车刚开始多起来,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亲眼看见,小轿车呼啸着冲进水中,然后在最深处哑然熄火。于是,西大桥前后,都有好几辆抛锚的小轿车。人如果要走过桥的话,“湿身”更是必然的。
⑪不巧的是,那几天正赶上期末考试,我既不能迟到,更不能“湿身”。父亲说:“好办!咱有三轮车怕啥?”于是,我和几位小伙伴便成了他的“乘客”。水塘中三轮车稳稳当当,水深处虽然能没过大板,可我们只要把腿抬高,便不会弄湿。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完美!我心底突然升腾起一股豪迈来。那次考试我拿了第一名。
⑫后来,父亲和母亲用三轮车做起了小买卖,靠做小买卖的收入,供我读完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我上大学那几年,也是我家乡变化最快的几年:英金河上架起了新桥,河两岸幢幢高楼平地起,街面上出租车换下了三轮车……
⑬我研究生毕业来到上海,工作几年后,生活安定下来。父亲和母亲退休后,相继过来同住。父亲快到65岁的时候,我换上了像样的公寓,搬进了新社区。面对着新环境,父亲又喜滋滋地筹划起来。一天,他悄悄同我商量:“我想买辆新车,买菜用。”“好啊!买电瓶车?”“当然好!”在我的力主下,我们在车行选了最好的一辆电瓶车,从外观上看,像极了摩托车。
⑭取车那天,父亲开心极了,硬是拉我下楼,载我在小区里“兜风”。微风吹起了他的衣襟,车上的他依然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只不过,跟30年前相比,青丝已换作白发。父亲的这30年啊,正是国家发展步子最大的时期。下岗、下海,他都赶上了;最难、最苦的活,他也都干过。他就是和国家一起奋斗过来,又日渐富足、自信起来的一代人。所以,每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有一句话,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挂在嘴上:“这就不错!”
⑮父亲没有驾照,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拥有自己的大黑摩托了,但在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了幸福和满足。____________。
来源:《解放日报》选文有改动)
【1】文章以“车”为线索,凸显了时代的变迁。请根据故事情节填写恰当内容
①_____________→②骑自行车服务大家,乐观面对被偷→③___________→④骑电瓶车,载我兜风
【2】赏析下列句子。
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
【3】第⑭段划线句是议论抒情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各题。
云上的饭店
袁省梅
①张六九跳下三轮车,手里举着根麻花,说:要是有钱了,我要在这里开个城里最好的饭店。
②话是说给他媳妇王凤凤的。王凤凤知道这是张六九的第一句话。每天到了麻花铺前,张六九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好像这句成了他一天的开始,好像没有这句这一天就没法开始。每天早起,张六九骑着三轮车收破烂时,第一个到的地方就是街头的这个麻花铺,买一根麻花给媳妇吃。刚炸出来的麻花,油乎啦啦的,飘着白腾腾的热气,老远就闻上了香。王凤凤喜欢吃麻花。王凤凤说,这世上没有比麻花好吃的了。就她的这一句话,结婚八年,张六九给她买了八年的麻花。以前他们都在城里的大富豪酒店打工,酒店没有早饭,张六九每天早上爬起来,骑上车子,穿过大半个城,到城西这家麻花铺给她买根麻花。担心凉了不好吃,他就把叮铃咣啷的自行车骑出了摩托车的水平。
③张六九说了第一句话后呢还有第二句。张六九的第二句话是:开一个最有羊凹岭特色的饭店。
④羊凹岭有凤凰岭,有状元坡,有百鸟朝凤和江山庙。王凤凤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今天,王凤凤嚼着麻花,想叫他别说了,天天就是这两句话。话说三遍都淡如水了,有这力气,多跑几个地方,年根了,家家扫尘,说不定能多收个东西多挣俩钱。可她嚅嚅唇,没有说,一声悠长的叹息却藤蔓般在心头爬,也无奈,也伤感。嘴上说说跟云在空中飘有啥两样?由着他吧。
⑤说到饭店,张六九的眉眼飞扬开了。他说,肯定红火,你信不凤?肯定人人都喜欢。他的饭店在云中热闹了好一会儿,才骑了三轮车,叫王凤凤坐好,猛猛地大吼了一嗓子,走咧——王凤凤在车厢的编织袋上坐着,手边放着个拐棍。一次车祸中,王凤凤丢了半条腿,张六九坏了一只脚。肇事车至今也未找到。
⑥张六九又指着麻花铺旁边的羊汤馆,说,咱可不开这种店,羊肉羊汤,呼呼啦啦的一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有什么劲?
⑦这块地方张六九早就看好了,说是来往的人多,饭店生意肯定好。
⑧当然是出事前。
⑨出事前,张六九是大富豪酒店的厨子,王凤凤刷锅洗碗。面案、菜案上的活儿,张六九都能拿得出手。张六九说是攒够了钱,就开饭店,最起码不用雇厨子不用雇服务员吧,这就省了一笔。王凤凤问他钱呢?一说钱,张六九就没话了。张六九就低了眉眼,继续在饭店给人家打工。王凤凤心疼他,就说,给人家打工也好,少操心。张六九却不同意她的说法。张六九说,不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人活一辈子,不能没个想法。他说,要是咱自己的饭店,我就会开一张我喜欢的饭菜单子,我还会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做出不同的口味来,不高兴的人我要让他吃出高兴来,高兴的人我要让他吃出满足来,你信不凤?他们出车祸后,就再没去过打工的饭店。去,能干了活?可是,张六九还是想开个饭店。张六九说,等过了年,咱手里的活儿一倒腾,就把这个麻花铺租下开饭店,麻花铺要搬到街头,不远,你啥时候想吃我啥时候买。张六九说,咱的饭店可不是一般的店……
⑩寒风里,张六九突突地开着三轮车,和王凤凤说得也豪迈,也自信,是欢喜了。王凤凤呢,坐在车里,由着他云来云去,有时嗯一声,有时顾自看街上的热闹,也不理会他。张六九呢,满脑子都是他的饭店,走了好一会儿了,还在说他的饭店。
⑪张六九说,咱的饭店就是卖馒头稀饭、油条豆浆,也肯定比别人家的好吃,有羊凹岭的特色呢,少说一天也能挣个二三百吧。一天二三百,一月下来能挣多少呢凤?你算算。
⑫王凤凤没有算,她说,要是我的腿不坏,不至于二三百吧,咱还能多挣点。
⑬张六九呵呵笑着,不怕,没事,慢慢来。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你说对吧凤?
⑭王凤凤怅然地叹息着,那咱也得先把借人家的钱还了啊。
⑮张六九说,不急,急啥?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放离合,礼让三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
⑯王凤凤乐了,可她却撇着嘴说,看把你能的,好像你开过车。
⑰张六九说,三轮车不是车?
⑱王凤凤咯咯笑了。
⑲张六九听着王凤凤的笑声,他也乐了。街上人流车流,嘈杂热闹,可他看见自己的心哗地也豁亮,也轻松,是自在了。他就给自己也说了一遍,很重,很响。他说:不怕,没事,慢慢来。
⑳寒风里,王凤凤悄悄地擦了一把泪。
(原文有删节)
【1】“云上的饭店”是指主人公张六九想象中的饭店,这个饭店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2】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张六九想象中的饭店,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第九段的作用?
【4】小说最后一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王风凤怎样的内心世界?谈谈你的理解。
【5】小说以“云上的饭店”为题,有何作用?
1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偏爱文化旅游:去敦煌看莫高窟,去宁波访天一阁,去苏州听昆曲,去北京游故宫,去滕王阁遥想王勃,去都江堰怀念李冰……今年暑假,你将背上行囊,前往你向往已久的那个文化胜地……
请根据材料中的情境,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说明文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写出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