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绘制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2、欧洲封建社会制度的精神支柱是( )
A. 古希腊哲学 B. 基督教会 C. 罗马古典文化 D. 佛教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这场革命”和“新学说”指( )
A.“光荣革命” 天赋人权
B.美国独立战争 分权制衡
C.法国大革命 天赋人权
D.工业革命 分权制衡
4、下图是帕特农神庙遗址,它曾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建筑之一。它属于古代的( )
A.雅典
B.罗马
C.斯巴达
D.巴比伦
5、“1793年3月,反法同盟组成,陆续有7个国家参加,它们从四面八方向法国攻来。”“反法同盟”此举是为了
A.摧毁法国的君主统治
B.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C.干涉法国大革命
D.推翻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6、《全球通史》中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传统思想顽强地对抗者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
B.西方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C.经济全球化是由先进交通工具的创制引发的
D.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很快被世界接受并实践
7、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A.城市 B.教会 C.庄园 D.大学
8、人类对法治的追求源远流长,在古罗马的历史发展中,法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列有关罗马法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B.《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罗马帝国的法学家有权在法庭审案时发表意见,有权解释法律
D.《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9、小王同学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偶然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据此推断这里讲述的事件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达•伽马到达印度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郑和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0、“欧洲人带来纺织机器几乎消灭了南亚次大陆全部城市纺织工人。到19世纪40年代,传统纺织业中心达卡至少有15万人成了无固定职业的赤贫工人,失去生计的手工业者大批死亡。于是赤贫者开始改变”。材料中的“改变”指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美国独立运动
C.拉美独立运动
D.法国大革命
11、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下列诞生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12、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法革命所要解决是( )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
B.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3、伊拉克是近几年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A. 胡夫金字塔 B. 佛教 C. 《汉谟拉比法典》 D. 长城
1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是( )
A.英国、德国 B.法国、美国
C.美国、德国 D.英国、美国
15、近代自然科学的殿堂里出现了许多巨匠,他们的理论与学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下人物应列入其中的是
①贝多芬 ②达尔文 ③巴尔扎克 ④牛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某法典在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说明该法典制定的目的在于( )
A.宣扬皇权的至高无上
B.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
C.利用法律维护其统治
D.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17、“万隆会议”、“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这些关键词描绘的时代发展特征是
A.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B.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壮大
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D.殖民地半殖民地斗争风起云涌
18、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发表于1848年,成为全世界无产者斗争的纲领性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19、1868年,某日本官员说:“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日本人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是
①废藩置县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由于希腊境内多山,平原与高山相交错,一个城市和与它连在一起的耕地、牧场就是一个城邦。这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面积宽广
B.小国寡民
C.经济发达
D.主权在民
21、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22、古代埃及用来记载历史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 ),2世纪,它进入黄金时期,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2)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由微小的(“ ”)组成的;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 )。
(3)在探寻新航路的浪潮中,( )“发现”美洲,( )船队环球航行。
(4)( )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5)1789年( 月 日),巴黎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19世纪中期,( )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4、主要教义: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_______”,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25、希腊半岛的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__________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另一方面,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________的发展。
26、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27、________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529年颁布的________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2)美国掌握司法权的最高机构——
(3)622年在麦地那建立的宗教社团——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的制度——
29、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________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二战后,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人类社会由此步入“________时代”。
30、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___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1、简答题。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迄今为止,地区性的战争冲突依然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一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3)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哪一事件?一战中哪一个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4)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5)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什么?
(6)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标志是什么?
(7)哪一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哪一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8)二战中召开的哪一次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二战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9)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32、 人类文明从起源到发展,整个历程可谓丰富多彩。请回答:
(1)任举一项古代东西方的文学成就,说明古代东西方世界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2)革命往往是暴力冲突的代名词,但有些革命的胜利也会伴随着和平的妥协。请概述:西欧在17世纪末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在妥协中建立了全新统治的史实。
(3)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请回答:20 世纪初中国以“民国”取代“帝制”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谁?这场革命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什么?
33、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法兰克王国的“蛮族”指什么人?分别写出此王国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2)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进行改革,赐地的人和接受封地的人分别叫什么?这种改革使西欧形成了什么制度?
(3)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最大的王国时的国王是谁?他被称为什么?
(4)该王国都信仰什么宗教?实行的哪一政策使教会变得富有,势力也越来越大?
(5)法兰克王国在哪一年一分为三?形成今天哪三个国家的雏形?
34、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多有建树,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内部叛乱不断、外部战争不止,大量没落贵族知识分子流落民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他们纷纷对周王朝“敬天保民”的意识形态提出了质疑,提出各自的学术主张,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一统”遭到破坏,学术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刘东祥《简读齐文化》
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写出图一文物上符号是何种文字?图二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鼎,写出它的名称。
(2)材料二所说 “学术出现多元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现象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太宗皇帝赚得英雄尽白头的“长策”指什么制度?它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此制度在明朝有什么新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4)据上述三则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