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请你说出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什么?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婆罗门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2、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
A. 古典文化的复兴运动 B.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 思想启蒙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3、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乔答摩·悉达多
B.耶稣
C.穆罕默德
D.亚历山大
4、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了
A.大学具有免赋税特权
B.大学课程设置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C.大学具有司法特权
D.大学不允许异端言论
5、在学习“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这课后,学生掌握了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有两种形式,某老师在“小试 牛刀”栏目里,展示了下列问题。请选出其中一个不同类的一项。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阿拉伯人往来东西方 D.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6、被称为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欧洲法学渊源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拿破仑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权利法案》
7、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
①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③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④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华民族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表描述了14世纪前后欧洲的变化。这一变化( )
| 西欧庄园 | 租地农场 |
人员构成 | 领主、佃户(农民、农奴) | 租地农场主、雇工 |
土地状况 | 分散 | 集中 |
产品归属 | 自给自足 | 推向市场 |
A.巩固了旧有封建统治秩序
B.推动了城市自治
C.削弱了国王统治
D.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产生
9、某网站讨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正确的答案是
A.重新确立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
B.维护世界主权独立的体系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D.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
10、对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的“不成功”是
①重工业与农业发展比例失调②生产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浪费了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其中,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B.实行幕府统治
C.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
D.大化改新
12、由男性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雅典 C. 古代斯巴达 D. 古代罗马
13、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建立大一统王朝,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他统治时期的史实有( )
①统一了六国 ②任用商鞅实行变法③自称“始皇帝”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这场战役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军队损失150万人,苏军牺牲113万人,是当之无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该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攻克柏林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提到的“在下”和“在上”的两个制度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和行省制度
16、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揭开印度民族独立的序幕
④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7、下表为1780-1840年国际贸易划分(百分比)情况,据此可知( )
年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世界其他地区 |
1780年 | 12 | 12 | 11 | 2 | 24 |
1800年 | 33 | 9 | 10 | 6 | 17 |
1820年 | 27 | 9 | 11 | 6 | 19 |
1840年 | 25 | 11 | 8 | 7 | 20 |
A.英国国际地位衰落
B.美德经济后来居上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世界贸易平衡发展
18、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的作品是:( )
A.《夜间的咖啡馆》
B.《复活》
C.《人间喜剧》
D.《安娜·卡列尼娜》
19、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B.整个革命进程的时间缩短
C.先进国家几乎是同时进行
D.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结合特别紧密
20、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黄巾起义
2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2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将它命名为“________”。标志着铁路时代到来的是________发明的蒸汽机车。
23、1487年,_________(人物)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他们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_________的正确。
24、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请在横线处填写出正确历史人物名称。
(1)他攫取了罗马国家最高权力,创立元首制,进入帝国时代,开始了长达两百年之久的“罗马和平”时期,这位英雄人物是 。
(2)年轻有为,率军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英雄人物是 。
(3)提出“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 。
25、穆罕默德的说教集录成为了伊斯兰教的经典《圣经》。(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北美的英属殖民地人民,在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英国殖民当局的殖民统治,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5 年 4 月 19日凌晨,800 名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的英军,在① ______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2)1775 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委任②______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 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③ _______,宣告北美 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这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1777年,④_______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 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⑤________ 革命。
① ______②______ ③ 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_
27、杰出的历史人物对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______________创立了佛教。
(2)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国王 ______________通过东征,建立起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7世纪前期,______________在麦地那创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
(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在______________当政期间,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28、下图1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________(建筑名称)。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代表性建筑有________(下图2)。
29、填充题。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往往是曲折的。克伦威尔去世后,复辟的国王 及其继承者疯狂反攻倒算。 年,拿破仑被反法联军赶下台后,波旁王朝复辟。
(2)俄国 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8年,改革派推翻 的统治之后,明治天皇政府推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伟大的音乐作品能奏出时代的强音。贝多芬的《 》讴歌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英雄,热情洋溢。鲍狄埃的《 》鼓舞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志,在全世界传唱。
30、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 )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反映了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要求。
(2)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被马克思称为是“人类的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3)拿破仑在位期间,制定并颁布了《 》,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31、达芬奇的作品中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的作品是——
32、罗马从意大利半岛的一个小城邦,逐步崛起并不断扩张,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1)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谁手里?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屋大维通过首创哪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是在何时?
33、(1)二战中,1944年6月6日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2)作出这一军事行动的是哪次国际会议?
(3)请你说说这次战役的重要影响?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二: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1)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律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典?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