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攀枝花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对两次工业革命相同之处归纳错误的是

    A.机器的发明、改进和利用

    B.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C.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D.能源的更新或发现

  • 2、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B.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

    C.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 D.可知当时分为三个等级

  • 3、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古巴比伦”、“债务奴隶”、“成文法”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是对下列哪一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

    A.《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 4、新文化运动高举的大旗是(   )

    A. 民主和科学   B. 新道德和新文学   C. 新三民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 5、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高价赎买。为避免赎金和赋税没有着落,村社限制农民外迁或外出不归,农民实际上被束缚于村社……“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材料旨在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实质上是一次对农民更大规模的掠夺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

    D.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6、“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下列措施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实行征兵制

  • 7、历史学者高福美认为:“明、清迁都北京,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治稳定和国家统一。”从材料看,明清将北京作为都城的原因是(     

    A.维护政权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B.威慑边疆少数民族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同步发展

    D.学习外国先进文化

  • 8、欧洲航海家从15世纪开始新航路的探索,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环球航行的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船队

  • 9、“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达到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抨击了天主教教会的各种罪恶,赞美了现实生活,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以上表述反映的是(  

    A. 《神曲》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B. 《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反对种族压迫的思想   D. 《命运交响曲》中同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

     

  • 10、“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过去的一个长达几百年的时期内,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与这次“迁徙”有直接关联的重大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黑奴贸易兴起 C.文艺复兴 D.亚历山大东征

  • 11、阅读下边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

    C.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的正式形成 D.标志着欧洲联盟的正式建立

  • 1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②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③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④改革后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如果一个旅游团想去欧洲旅游,了解欧洲最久远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目的地是( )

    A.希腊

    B.意大利

    C.英国

    D.德国

  • 14、有学者认为,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时代,而且犹有过之。对这位学者的看法理解正确的是( 

    A. 全球化像日不落帝国一样终将崩溃

    B. 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C. 全球化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 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和挑战

     

  • 15、“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段话摘录于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发表的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独立宣言》

  • 16、下图显示的是哪一宗教的传播路线(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 17、阿拉伯的国时期,重视知识,设立了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的机构是

    A.元老院 B.公民大会 C.哈里发 D.智慧宫

  • 18、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价值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B.洋务运动期间,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李鸿章创办军事、民用工业

    C.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结束封建帝制

    D.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 19、如表所示内容表明袁世凯

    时间

    事件

    1915年12月12日

    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

    1916年3月22日

    袁世凯申令取消帝制

     

     

    A.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B.没有充分做好复辟帝制准备

    C.未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 D.违背历史潮流致使迅速败亡

  • 20、德国生产的汽车,车身产自德国,轮胎来自比利时,避震器来自意大利,排气管来自瑞典,座椅来自匈牙利,仪表盘来自瑞士,这体现了

    A.世界文化的多元趋势

    B.高科技的背后推动力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________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

  • 22、________(历史事件)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________(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沙皇___________

    (2)德国法西斯组织的头目_________________

    (3)1953年上台的苏联领导人______________

    (4)新经济政策的领导者_________________

  • 24、统治措施:继续实行鼓励_________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________”。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

  • 25、被誉为文艺复兴先驱的是________________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 26、14-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整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请根据要求填写国家名称:

    (1)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国家是  

    (2)通过立法,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限制专制王权提供了范式的国家  

    (3)1787年制定了宪法,确立联邦制的国家是  

    (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是  

     

  • 27、1775年,武装村民与英军在 ________交火,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914年_______ 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28、根据提示信息写出对应的著作。

    (1)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成为人们相互欺骗和掠夺的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出音乐大师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

  • 29、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颁布相关法律文献,对本国政治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1689年英国颁布《_____》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颁布的《_____》确立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共和国。

  • 30、1857年爆发的____________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甘地发动的____________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在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的“我眼中的拿破仑”专题活动中,小明、小红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谁的看法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 32、7世纪中叶,日本大和朝廷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为了挽救危机,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制度进行了一次改革。请回答:

    (1)历史上把日本的这次改革称作什么?当时在位的统治者是谁?这次改革是参照我国什么时期的制度进行的?

    (2)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有什么优良传统?

    (3)这场改革有何影响?

    (4)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3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碰撞而交融,因互鉴而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开始东征并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把古希腊文化传到了东方,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渗透,这个帝国的建立者是谁?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他的东征这一事件的影响?

    (2)如果你要研究古希腊早期社会图景,可查阅的古希腊的哪一文学著作?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什么?

    (3)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主要有哪两种方式?

    (4)拜占廷帝国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5世纪中期,被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5)仰望历史的星空,世界古代文明中无数成就如璀璨的繁星,从古至今,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文明成果?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世界上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之计已经失去原有的价值,于是它立即被摒弃了。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用……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的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对此罗斯福这般回应:“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保守派为什么批评政府?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新”在哪里?

    材料三: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他对社会主义表示出了怀疑。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作家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