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最有可能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蒸汽锤、铁路设备
C.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D.发电机、蒸汽轮船
2、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这种工业诞生于
A.戴姆勒的发明
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
D.狄塞尔的发明
3、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列哪一史实属于该图反映的历史时期( )
A.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齐桓公首先称霸号令诸侯 D.小篆成为通用的文字
4、《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 )
A. 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 B. 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 建立君主立宪制 D.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5、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摇篮是
A.印度河 B.尼罗河 C.幼发拉底河 D.底格里斯河
6、“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重工业等)。”该措施开始于
A. 1917年
B. 1921年
C. 1936年
D. 1985年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穆罕默德已发现自己的祖国因存在许多地方性偶像崇拜习俗而分裂。他给祖国留下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留下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材料表明穆罕默德( )
A.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B.使伊斯兰教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C.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D.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
8、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A.行会
B.教会
C.庄园
D.大学
9、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显现,与和平形势相悖的世界战争热点并没有消除;相反,由于战略格局转换期的震荡和紊乱,世界战争热点出现了增加的趋势。这表明
A.冷战结束后恐怖活动增加
B.宗教冲突引发世界的动荡
C.安理会发挥维护和平作用
D.世界需要建立国际新秩序
10、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在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社会集团”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B.“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农民阶级
C.中世纪城市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所有中世纪城市都发动了争取自治的斗争,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11、如图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中人物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这幅作品是
A.《神曲》 B.《圣母像》 C.《最后的晚餐》 D.《蒙娜丽莎》
12、“农奴的房舍、可耕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都归领主所有,农奴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服一定的徭役方可以使用它们。”文中的情景当出现于
A.希腊“古典时代” B.中国夏商时期
C.吠陀时期的印度 D.中世纪的西欧
13、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十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
B.西欧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
C.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出现了很多著名城市
D.西欧城市多为政治中心,规模很大
14、14—16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新时代到来前夜思想文化变革的连幼朝气和人类反对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是“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启蒙运动 C.奴隶贸易 D.文艺复兴
15、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英国国王颁布的林肯城的“特许状”实物
B.琅城起义的故事
C.小说《中世纪崛起》
D.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16、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埃及早期国家建在尼罗河畔
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水长大的
C.尼罗河在埃及人中地位很高
D.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
17、“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实行了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农业合作化
D.“一五”计划
1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9、《荷马史诗》歌颂了一个英雄的时代,阅读这本著作,我们可以了解( )
A.两河流域的文学
B.早期希腊的社会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古代埃及的神话
20、根据下面知识卡片中的相关描述判断,卡片横线处应该填写 ( )
______________ 描述1: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 描述2: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 描述3:工人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
A.手工作坊
B.机器工厂
C.集中的手工工场
D.分散的手工工场
21、佛教创立于公元前_______________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于_______________世纪初。
2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人是_____
23、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此时在位的天皇。
历史人物:_____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________。
(2)文艺复兴的先驱是________。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人造纤维的是________。
(4)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___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在______统治时期。
(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______。
(3)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______。
26、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建立 | 美国 |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________》,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此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
英国 | 1948年宣布建成“________” | |
完善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 |
主要内容 |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 | |
意义 |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________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 |
局限 | 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
27、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影响深远,请按以下提示,写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伟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1)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2)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3)他们的科学理论,指导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 (2) (3)
28、由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的《___________》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29、____年5月,北美13个植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第二届大陆会汉、委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804 年,经过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_____ ”,拿破仑加冕称帝。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___。
(2)文艺复兴的先驱是_________________。
(3)《哈姆雷特》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4)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
3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华盛顿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32、 社会革命就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的制度更替,还应包括生产关系方面的改革与完善及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性变革,也就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适应、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部分和环节,即通过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旧的具体体制机制,使社会制度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和进步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深刻阐述
①例举出17、18世纪欧美地区“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的制度更替”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根据材料,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国策。
33、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并进一步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英国一位首相在议会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也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后来这段话被人们简化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法律文件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材料二 在那个距今200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最终赢得了胜利。
(2)材料二“战争”中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是谁?战争结束后,哪部宪法的制定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材料三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四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了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4)材料四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次改革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措施?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
材料二 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 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削……
---摘编自《人权宣言》
材料三 在那个距今200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最终赢得了胜利。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合适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
(3)简述材料三的“战争”结束后确立美国民主共和制的法律文献。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