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莹光 溺水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B.婆娑 凌空 如梦初省 春寒料峭
C.题跋 镌刻 藏污纳垢 坦荡如砥
D.遏制 暮年 眼花瞭乱 因地制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复杂的问题,他总是泰然处之,沉着应付。
B.我身处三峡的游船上,抬头仰望,只见重峦叠嶂,正如郦道元《三峡》中所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最近教育部发布“睡眠令”,明确规定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真是大快人心。
D.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对恶意挑拨中台关系的国家深恶痛绝。
3、下面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野草》。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汽车在老大爷身边戛然而止,他打开车门,搀扶老大爷上了车。
B.这篇推理小说的结构,简直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C.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甲)
《石壕吏》节选
杜甫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乙)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1】(甲)诗“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通过对比,表现了差役的①_____和老妪的②____。(乙)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对卖炭翁的③_____描写,写出了他的④____。
【2】“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别体现了老姬和卖炭翁不合常理之举或矛盾之处,请具体阐述。
6、默写。
(1)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崔颢《黄鹤楼》)
(3)古诗中诗人常常借典故以古寓今,含蓄表达自己的情志。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1)______,______”用黄金台的典故传达出将士们爱国热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杜牧在《赤壁》中“(2)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借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李清照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3)______”一句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理想世界的追求。
7、填空
⑴《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国记者__________所著,曾命名为_________。
⑵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爆米花
江子
①每到年末,女人们就都要忙碌起来了。在我家乡,再穷的人家,都要准备几件像样的年货待客。比如三两斤炒瓜子,自家种的卖给贩子后余留下来的花生,还有就是爆米花。
②作为村里最穷人家的主妇,母亲的忙碌里,就会多几分恓惶。因为只有她知道,一到年关,招待客人要钱,去长辈亲友家拜年要钱,年后我们兄弟姐妹读书要钱。可因为进账少,她的口袋,差不多已经空了。
③她只有早早地催着父亲带着我去走村串巷打爆米花。二姑父买了一套爆米花的行头。可他后来患了痨病,近不得烟火,就打不得爆米花。母亲就催着父亲学了这门手艺,借了二姑父家的这套行头去打爆米花。
④这是一种十分艰苦的活计。父亲每天就像钉在了矮板凳上,甩开膀子摇机器,拉风箱;我蹲在地上配合父亲“爆破”作业,一双小手死死捏紧装爆米花的麻袋,以免气流冲溢让爆米花散落。加热到了一定温度,父亲让机器炸响,机器里的大米就变成了松脆的体积暴涨的爆米花。如此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到半夜才睡。
⑤那时候每一爆加工费是一毛。十多天时间下来,可以挣个一百多块。年关和我们的学费,就全都指望着这件事。要到大年二十九,我们才会回到家里,父亲先把那些带着黑色锅灰的毛票交给母亲,然后在自己家的厅堂,摆开架势,打自己家的爆米花。很明显,父亲摇着机器拉着风箱的节奏变慢了。我把柴也是。经过了十多天的熬夜打爆米花,我和父亲都太累了。
⑥在我和父亲出门的这些天,母亲早已把家里的一切都安顿妥当,包括其他年货的准备,孩子的新衣……晚上,母亲会把糖倒入有水的锅中。她在灶前把柴火,待糖水煮沸,父亲会将爆米花倒入爆炒,到一定火候,再铲出通过人工压实,然后用刀切成薄片,爆米花年货就做成了。那一夜,家里就都是糖分的味道:穷人的家庭里少有的幸福的味道。
⑦年终于到来了。对于家庭主妇来说,也就是最忙碌的时候到了。母亲穿着浆洗得干净的旧衣服,在家中进进出出,微笑着为前来拜年的亲友续茶水,看着客人面前茶盘里年货空了,就返回屋内补上些许——量肯定是经过精密计算的,不能太多,不然后面来客就不够了,撑不到春节过完,但也不能太少,不然就不体面。那爆米花片是茶盘里最显豁的茶点。它的成本不高,少量的大米和糖,但因为经过爆米花机的加工,体积增大了好多倍,适合表达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
⑧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即使过年也是。也许她穿过,那该是新婚的时候,可惜我没能见到。母亲好像也从没吃过她精心准备的那些吃食。她很少上桌,总是坐在灶膛前,吃每一顿剩下来的东西。平日里,她给我们的印象是节俭到抠门的。她对自己,几乎到了残忍的程度,即使过年也是。成年累月,我们早已接受了这样的母亲,认为母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⑨可有一天,我发现母亲在无人的角落吃着爆米花。离大年初一过去已经有几天了。亲友们都已散去。大人们开始闲了下来。
⑩我还沉浸在寒假与春节给我带来的美好和自由之中。离开了打爆米花的那张小矮凳的束缚,我就像一个野孩子,到处找着寻欢作乐。我忘了我是去找谁还是为了躲避谁的追赶,急匆匆地走在某个离家几栋屋的一个巷子里。无意间我看到了母亲,正在往嘴巴里送着爆米花。
⑪她轻轻地咬着,咀嚼着。她脸上的表情,似乎是非常享受爆米花片带给她的愉悦感,以至于她显得有点陶醉,有点贪婪。她吃得很细致,好像一小片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有着三两片。
⑫母亲怎么会在这里?她是不是专门要躲在我们不容易出现的地方,来享受她其实非常心仪的食物?她为什么不在家里,当着我们的面吃着爆米花?有什么清规戒律,阻止了她这么做?
⑬母亲只比我大25岁。我呢那时候才十一二岁。现在想起来,母亲那时候还很年轻,不到四十。可母亲在我心里从来没有年轻过,从我记事以来,她就是一个很心酸的老妇模样,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
(选自2020年2月20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全文情节曲折有致,富有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述。
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母亲躲起来品尝爆米花。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结合加点词语,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父亲每天就像钉在了矮板凳上,甩开膀子摇机器,拉风箱;我蹲在地上配合父亲“爆破”作业,一双小手死死捏紧装爆米花的麻袋,以免气流冲溢让爆米花散落。
【4】选文以“母亲的爆米花”为题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通读全文,分析第⒀段中“我”的复杂情感。
9、请以“坚持下,不一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得出现真实地名人名。(3)要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4)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