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揭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淮剧表演及手工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滨海传统文化的熏陶。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在周末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我原打算介绍小明向小华借阅《长征》,没想到他已经出去旅游了。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冽(lǐng)            (sài)            (yíng)            锐不可(dǎng)

    B.发(bān)             裁(zhòng)        行(lǚ)               屏息声(liǎn)

    C.然(qiāo)            首(qiáo)          蓝(zhàn)            摧枯拉(xiǔ)

    D.空(lín)             刻(juān)          战(dū)               一丝不(gǒu)

  • 3、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当得起这个称号。

    B.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人们久久不能忘记。

    C.垃圾的恶臭不时飘进房里,这里脏乱的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 4、关于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马说》和《小石潭记》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他们都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

    B. 傅雷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

    C. 《恐龙无处不在》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阿西莫多。该文指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南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选自《后村长短句》,广陵书社2016年版)

    [注] ①刘克庄:世家出身,才高八斗,为人刚正,直言不讳。曾为批判不正之风,作《落梅》一诗,被免职累废十年之久,其后仕宦生涯中屡用屡废,历尽坎坷和挫折。

    【1】词人为何先说天公“不惜花”,又说其“惜花”?

    【2】这首词以“花”喻人,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积累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2)求之不得,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白露未已。(《蒹葭》)

    (4)____________,在城阙兮。(《子衿》)

    (5)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6)芳草鲜美,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在分别时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双关的手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无人引荐做官,不能为国效力而内心羞愧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 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工作。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①文中的“我”是谁?

    ②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

    ③在斯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写作。

    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

    请以“那一天,   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数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