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办案人员毫不松懈,努力寻找蛛丝马迹。
B.第一次上台演讲,她张皇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C.这篇小说构思非常精巧,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B. 小选手通过形体表演,将二十多个人体象形字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博得了满堂喝彩。
C.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D. 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
3、对下列句式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疑问句)
B.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感叹句)
C.在遥远的亚丁湾,海军护航编队新型战舰眺望东方,鸣响舰笛,向祖国致敬!(祈使句)
D.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里,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陈述句)
4、小语用博物馆APP穿越古今,“云”体验传统文化。以下情境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小语运用AR与古人“对话”。问候古人的母亲时用“令堂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古人指点时,用“请不吝赐教”。
B.“云”游茶博物馆时,小语看到一副对联的上联是“扫来竹叶烹茶叶”,于是就对了下联“茶烟透窗魂生香”。
C.“云”游园林时,小语发现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D.小语运用VR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起畅游富春江,感受天下独一无二的山水风光。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为四节,试概括每节的内容,并说说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补全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贝多芬和傅雷都是“牛人”。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由此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泽转赠给比我年青的一代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偿还我对贝多芬,和对他伟大的传记家罗曼·罗兰所负的债务。 ——《贝多芬传·译者序》 |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傅雷家书》 |
傅雷说,贝多芬曲中往往有两个对应的主题,一个代表意志,即人;一个代表命运。两者相互斗争,最终往往是意志取得了胜利。 贝多芬给傅雷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你从《贝多芬传》中汲取到什么养分? |
8、材料一:
①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研究发现,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孩子远视储备如果小于50度,那么两年后发生近视的比例要高于85%;如果远视储备不到100度,那么两年后近视发生率要大于50%。所以,一定程度的远视储备是合理的。当然,远视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远视储备不但不是合理的远视储备,而更可能成为病理性的远视性屈光不正,从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弱视的发生。
②远视储备就像是孩子出生时开设的银行账户里的固定储备金,这个储备金是定额的,只会逐渐被消耗,而不具有增值功能。长时间过度近距离用眼(如高负荷的家庭作业,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缺乏,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都是过度消耗远视储备的不远视储备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一定要节约和保护,尽量延长孩子宝贵的远视储备使用期。
(选自“文汇网”,有删改)
材料二:
①家长收到孩子的视力监测数据时,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②一是关注裸眼视力。裸眼视力是指未经任何光学镜片矫正所测得的视力,学龄儿童正常视力应在5.0以上(标准对数视力表),如果孩子视力在5.0以下,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早带孩子去医疗机构检查。
③二是关注屈光度。屈光度的单位简写是D,其数值乘以100就是眼镜度数,正值代表远视,负值代表近视,例如屈光检查单上的—2.00D表示200度近视,+1.50D表示150度远视。
④三是关注远视储备。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眼轴逐渐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称为“正视化过程”,比较理想的情况是12岁后才由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正视化前的“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近视发展的“缓冲区”,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孩子容易近视,例如正常情况下4~5岁的儿童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检测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运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⑤四是关注眼轴。有些学校或医疗机构在眼部检查时可以测量孩子的眼轴长度,正常眼轴范围为22—24mm,如果孩子眼轴增长到24m加以上,就很有可能发展为近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所谓“屈光”,是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会发生前进方向的改变,在眼光学中即称“屈光”。眼是人体观察客观事物的感觉器官。外界远,近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不论是平行的还是分散的,均需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集合结象于视网膜上。
不同年龄段生理屈光度参考数值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年龄 | 生理屈光度(D) |
3岁前 | +3.00 |
4—5岁 | +1.50~+2.00 |
6—7岁 | +1.00~+1.50 |
8岁 | +1.00 |
9岁 | +0.75 |
10岁 | +0.50 |
11岁 | +0.25 |
12岁 | +0 |
(表格来源:“健康网”)
材料四:
专家认为,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眼,导致视力损伤。而户外活动是最简单的预防近视方式,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使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太阳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百倍,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高强度光照一方面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世卫组织建议,儿童每天都需要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长因年龄而异。其中,5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至高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所有活动都可以在室外进行。因此,学校要强化儿童青少年户外体育锻炼。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多的远视储备可能会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弱视的发生。
B.屈光度的单位简写是D,正值代表近视,负值代表远视,如+3.00D表示300度近视。
C.外界远,近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集合结象于视网膜上。
D.儿童每天都需要充足的体育活动,所有活动都可以在室外进行。
【2】材料二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小薇的弟弟今年9岁,在医院检查视力时屈光度为+0.62D。请你分析判断小薇弟弟的视力是否存在隐患。
【4】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怎样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
9、作文。
总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也许你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窗外日出 日落云卷云舒是风景,校园里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亦是风景。请不忘在我们繁忙之际,抬头看看我们熟悉的地方,生命诞生的地方,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这会给你一丝休息,一丝惬意,一丝诗情,一丝久违,一丝回想,一丝感悟——那是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选取生活中的一处风景,写一篇文章。要求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美,体现情景交融。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