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电颂》运用象征手法,增强艺术表现力,指出下列象征义不正确的一项( )
A.“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B.“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
C.“无形的长剑”象征黑暗、邪恶势力。
D.“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2、下列对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B.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C.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D.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临别时)村里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3、【词语运用】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警方雷厉风行的扫荡下,许多不法分子销声匿迹了。
B.前方是断崖,他一脚死死地踩在了刹车上,飞驰的汽车戛然而止。
C.以前,这条街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路过的人都要掩鼻,真令人叹为观止。现在,街道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D.老师三番五次地纠正我的错误,但我依旧周而复始,屡教不改。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灯笼》以散文化的笔法,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场景,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C.《壶口瀑布》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D.《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以第二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热爱丽江的情感。
5、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小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6、根据提示填写名句或课文原句。
①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独学而无友, 。
③丝竹之乱耳, 。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 “ , ”两句与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选用典型意象点染意境,可谓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⑥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 “ , ”。
7、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字,回答问题。
(1)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2)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3)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他,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
【1】请给以上三句中的“他”选择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 (2) (3)
A.彭德怀 B.周恩来 C.毛泽东
【2】面对南京政府的悬赏,在苏区的他们为什么并不担心自身的安危?请结合名著内容,简要回答。
8、探寻青花之谜
元青花之谜
①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 ① 。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②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 ② ,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③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它是突然成熟的。过去任何一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④ 。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受汉文化的影响很大。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曲和小说的熏陶,使之注意了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未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⑤ ,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____③___。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
⑥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____④____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相关内容整理)
【1】仿照第①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第④⑤段的横线上各补充一句话。
【2】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把下列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 (只填序号
A. 异军突起 B. 扑朔迷离 C. 如雷贯耳 D. 不拘小节
【4】读第④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9、作文。
大千世界,绚丽多彩。为田野着色,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致;为生活着色,人间充满着暖意盈怀的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拥有执着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收获受用无穷的真知……
请以“为________着色”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自己的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不套写抄袭;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