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对《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诗篇开头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论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可以这样理解:面对战乱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战火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家人的书信和万两黄金一起抵达。
D. “白头播更短,浑欲不胜”通过写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匿名 遒劲 沥青 春寒料俏
B.娴熟 滞留 轮廓 催枯拉朽
C.擅长 不缀 仲裁 因地制宜
D.推崇 吹嘘 簇拥 触目伤怀
3、下面是小茗同学参观书画展时看到的两幅书法作品,对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中的诗词用行书书写,行笔活泼、迅捷,大气磅礴,给人一泻千里之感。
B.行书代表作中特别著名的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前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C.图二中的主体部分是楷书所书,结体娟秀、挺拔、整齐,赵孟頫所书写的《道德经》堪称小楷名帖。
D.图二的落款是用草书写就,笔画连绵,其著名代表张芝和怀素被人们称为“颠张狂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1án)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piào)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péi)公吗?
B.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niào)炕”那种迹近恐吓(hè)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kān)里点起烛来。
C.东山的糜(méi)子西山的谷,肩膀(bǎng)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rǒng)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mù)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5、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中描写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古诗文默写。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
②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③ ,晒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鹤》)
④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 《 》 )
⑤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⑥ ,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为读好《昆虫记》,班级准备开展“昆虫明星”评选活动。你参照示例,从书中挑选一种昆虫参评,为它设置奖项,写推荐词,不少于50字。
奖项参考:“劳动模范”“最佳歌手”“最美佳丽”“最强大脑”……
示例:我推荐红蚂蚁参评“最强大脑”。红蚂蚁具有神奇的记忆力,即使出征的路程很长,也能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8、(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猛浪若奔(_______)(2)窥谷忘反(________) (3)水皆缥碧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B.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D.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
9、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