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爱(zhōng) 萦绕(yíng) 棱角(jiǎo) 招摇撞骗(zhuàng)
B.着落(zháo) 襁褓(qiǎng) 巉峻(chán) 戛然而止(jiá)
C.着急(zhuó) 挚爱(zhì) 目睹(dǔ) 暴风骤雨(zhòu)
D.矗立(chù) 浮躁(chāo) 胆怯(qiè) 销声匿迹(nì)
2、一班同学探究了“家”“国”两字的字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家,居住的地方。字形采用“宀”作形旁,采用省略了“叚”的“猳”作声旁。 |
|
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意。 |
图一 |
| 图二 |
A.“家”和“国”都是会意字。
B.由图一中“家”的字形可知,“家”属于半包围结构。
C.在古代汉语中,“国”既指国家,也可指国都、京城,而现代汉语中则无“国都、京城”这一义项。
D.图二中有一个错别字,“候”应为“侯”。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栖(qī) 蟠龙(pán) 残损(xǔn) 气息奄奄(yǎn)
B.绮丽(yǐ) 箱箧(qiè) 愧怍(zuò) 惟妙惟肖(xiào)
C.阻遏(è) 藩篱(fān) 交卸(xiè) 无动于衷(zhōng)
D.荒僻(bì) 寒噤(jìn) 殷红(yān) 风雪载途(zài)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陷于困境,最大的可能就是认知不足,而读书恰是拓展认知和视野的最佳途径。要知道你经历过的,书中都经历过;你没有经历过的,书中也会提前给你铺路。哪怕书不能立即给你答案,亦能承载你的情绪、丰盈你的灵魂。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______;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______;书不是翅膀,却会使人______;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______。
A.展翅翱翔 铿锵有力 千变万化 心颜常驻
B.心颜常驻 铿锵有力 展翅翱翔 千变万化
C.心颜常驻 千变万化 展翅翱翔 铿锵有力
D.千变万化 铿锵有力 展翅翱翔 心颜常驻
5、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的头两句写作者虽然身处喧嚣的“人境”,却感受不到尘世的纷扰,这样的反差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四句则通过反问的方式揭开谜底:心志高远是隐居市井的关键。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化用了《庄子·外物》中的说法,写出了诗人面对南山美景的复杂感受: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D.这首诗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借饮酒抒发人生感慨的即兴之作。全诗景中含情,情中见理,醇美的诗意与质朴的语言交融,仿佛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不事雕琢,却自有神韵。
6、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古诗词注重色彩的妙用。李贺在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中用“黑”“金”两色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中借“白”“绿”两色写出了西湖景色之美。
7、名著阅读积累。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都有各自特有的绰号,比如宋江的绰号叫“及时雨”,武松的绰号叫“行者”,请你说出下面几位英雄好汉的绰号。
林冲____________,张顺____________,吴用____________,李逵____________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第一木塔的“超前黑科技”
①“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1933年,当建筑学家梁思成来到佛宫寺释迦塔下时,不由得如此赞叹道。
②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佛宫寺内。它的建筑史地位极高,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最高的纯木结构木塔,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③应县木塔高67.31米,全塔除4米多高的台基、第一层的内外墙体和铁制塔刹,均为木质结构,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其台基为方形,塔身为八角形,由于塔底层为双层檐回廊,所以从外观上看,木塔高5层,但有6层屋檐。
④由于应县木塔实在过于巍峨宏伟,以至于诞生了许多与其相关的民间传说,比如“鲁班建塔”。在应县当地,流传着木匠鼻祖鲁班建造了应县木塔的传说;因为人们相信,只有鲁班那样鬼斧神工的技艺,才能造出这梦幻般的巨塔呀!
⑤当然了,传说毕竟只是传说。鲁班所生活的春秋时期与辽代相隔了上千年,应县木塔自然不可能出自鲁班之手。应县木塔工程之浩大,要想建造它必定需要集体的智慧。而要让这座塔在近千年的时光里屹立不倒,必定也使用了许多超前的科技。
⑥在应县木塔的建造过程中,要考虑的最大因素便是防震。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的地震多发区,自木塔建成以来,有记载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地震便多达40余次,但木塔能屹立至今,这和其刚柔相济的结构体系密不可分。
⑦曾有人计算过,应县木塔的建造需要约3000立方红松木料,换算下来有2600多吨重。如此庞然大物能够在地震中屹立不倒,首先需要拥有一个坚实的底座。应县木塔便拥有一个4米多高的砖石结构的台基,建造得坚实稳定。这座台基就好比一个“浮筏”承载着整座塔,有效地抵抗了地震波产生的扭曲力。
⑧同时,应县木塔还采用了“筒中筒”式结构,现代的摩天大楼也大都采用此种结构,即以“内筒”作为核心筒,在其间设置楼梯、电梯等。应县木塔每一层都是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在塔心部分形成了一个八角形的中空部分,即“内筒”。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人们在内筒区域巧妙地架设了许多斜撑,使塔内部形成了一个双层复梁式结构层,为木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么算下来,木塔乍一看是5层高,但加上结构层,它实际上有9层。人们在木塔的内部空心部分供奉佛像,外槽便可以作为宽敞的回廊,可用来观景。
⑨此外,应县木塔的建造过程中应用了形态各异、功能不一的54种斗拱,因此它还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斗拱能将梁、枋、柱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也能将大结构部件拆分成不同部分,互相之间又有榫卯连接在一起。由于斗拱并不是刚性连接,当地震发生时,一个整体的构建可能被瞬间摧毁,而斗拱是很多小木块组成的,彼此间还有一定缝隙,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地震的能量会在传导过程中被消耗掉。
⑩斗拱的组合存在又使得应县木塔的屋檐延伸到梁架之外,起到了很好的防雨防雪功能。木塔的塔顶则是铁质的铁刹,铁刹中间的铁轴插入梁架之内,四周连接的8条铁链分别和塔顶的各个檐角垂脊末端固定,类似现代避雷针的引下线。有专家认为,这种构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避雷设施,也让应县木塔能够历经千年时光而傲然屹立。
⑪由于应县木塔结构的刚柔并济,有人将其称为“建筑版太极拳”。可以说,以应县木塔为代表的中国古建筑不仅展现了强大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展示了中国建筑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第⑥段加点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第⑦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学校举办“魅力中国·辉煌科技”主题展览,小普推荐应县木塔参展,请你围绕主题并结合本文内容帮助小普完成资料推荐卡片。
应县木塔推荐卡 建筑史地位: 所用科技: |
9、作文。
请以“ 让我如此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自信"“微笑”“勤学”“他”……。)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⑤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