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袖手旁观。
B. 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
C. 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D.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教授几十年来苦心孤诣,终于发现了这种疾病的疗法。
B.他突如其来的一个笑话,缓和了室内剑拔弩张的气氛。
C.他做事向来粗枝大叶,精益求精,没有哪件事做到尽善尽美。
D.冲锋号一响,我军便与日寇短兵相接,展开了肉搏,半小时内歼灭了敌军。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一则消息,而《飞天凌空》和《一着惊海天》则属于新闻特写。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藤野先生》均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有往事重提之意。
C.《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人物传记,出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三作家》,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小说和人物传记方面。
D.《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本文选自《苏轼文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作家。
4、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缄默(jiān) 雾霭(ǎi) 褶皱(zhě) 戛然而止(gá)
B.争讼(sòng) 拮据(jù) 眼眶(kuāng) 暴风骤雨(zhòu)
C.瞭望(liào) 蛮横(hèng) 迁徙(xǐ) 随声附和(hè)
D.卑鄙(pǐ) 欺侮(wǔ) 蠕动(rú) 强词夺理(qiǎng)
5、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外貌、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的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表现劳动人民在宫市中的辛苦。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欺凌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东皋薄暮望,____。(王绩《野望》)
(2)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4)此中有真意,____。(陶渊明《饮酒》)
(5)李清照《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6)欧阳修《采桑子》中“________,_______”与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
7、名著阅读
【链接材料】
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服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象牙质的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螳螂以这种奇怪的姿势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
(1)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看出法布尔主要采取________________(实验解剖/野外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来研究昆虫的特性,《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____”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悦的精神盛宴。
(2)请结合链接材料,举例说说这部科普著作的文学经典是如何展现出来的?
8、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超级仿生眼问世
在科幻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拥有仿生眼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远距离精准打击;视觉受损的盲人,通过植入仿生眼就能完全恢复视力……不要以为这只是编剧天马行空的想象,实际上,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如电影中那样理想化的仿生视觉装置,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视网膜是人眼看清世界的关键
眼睛是地球上绝大部分生物重要的感觉器官,对于人类来说尤其重要。据了解,人类所获取的环境信息中,有大约80%来自眼睛。
光从外界进入眼球,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再聚焦到视网膜,视网膜将获得的信息转换成生物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大脑会自动解析信号生成图像,这就是视觉形成的整个进程。
人眼所具备的宽广视域、高分辨率和高感光度等特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视网膜。据了解,人眼的视网膜面积虽然还不到5平方厘米,但上面却有1.37亿个感光细胞,其中1.3亿个是杆状的视杆细胞,用以感觉弱光和黑白视像;700万个是锥体状的视锥细胞,用以感觉强光和彩色视像。
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造成大部分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就是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一旦视网膜受损,人眼就无法接收光线信息,无法产生视觉信号。仿生眼能否帮助人“看清世界”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是否能模拟精密的人眼视网膜结构。
人眼视网膜构成十分复杂,尤其是视网膜的凹半球形状,历来是仿生眼研制难以突破的一大难题。本次中美研究者发明的半球状人工视网膜通过制造成凹半球形状,成功解决了图像无法聚焦的难题。
经过测试,该人工视网膜的光敏感度效果与人类的视网膜几乎相当。同时,它还能在接受光刺激后的19.2毫秒内作出响应,并在23.9毫秒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比人眼视网膜中感光细胞40-150毫秒的响应和恢复时间要短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这种仿生眼可以完美替代人眼吗?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眼视光学系副主任黄焱指出,正常人眼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到的发光点约100万个左右,这些发光点能够组成清晰的图像。而人工视网膜虽然可以达到相应的性能指标,但是稳定性还难以保障。
此次引发轰动的仿生眼获取图像的能力虽然有了大幅提升,但是仿生眼传输的电子信号,与人眼的生物信号并不完全一致,二者无法实现充分转化,对中枢神经的刺激效果也有所不同。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完全破解大脑处理生物信号的工作机制,所以人工视网膜何时才能完全替代人眼视网膜,还是个未知数。
此外,由于电化学设备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所以人工视网膜也需要更多的测试来完善,以延长使用寿命。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人眼,但是在不考虑体积、功耗的情况下,仿生眼的部分性能可以远远超过人眼。
文本二
科学家曾研制出模拟人眼功能的视觉装置,这种仿生眼不需要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这些结构,而是直接利用摄像头获取图像信息,然后由无线发射器将图像传送到眼球表面的人工视网膜上,并转换为电脉冲信号,通过电极刺激视觉神经传送信号到大脑。
但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先天性视觉受损以及长期失明导致视觉神经萎缩的盲人,并不适合安装这类装置。此外,这项技术达到的效果,也只是让患者拥有简单的光感,看到类似打了“马赛克”的黑白世界,缺乏鲜明的自然色彩,无法达到正常人眼所捕获的图像质量。“经过一定的训练后,患者才能从背景里分辨出一些简单物体,比如看到3个点,并且能同时移动,则可能意味着眼前的东西是三角形。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人眼所具备的宽广视域、高分辨率和高感光度等特性,完全依赖于视网膜。
B.人造视觉装置并非适合所有盲伤。
C.在现实生活中,视觉受损的盲人通过植入仿生眼就能完全恢复视力。
D.文本一中横线处两个小标题可以填为:凹半球形状解决仿生眼图像聚焦难题;仿生眼已全面替代人眼。
E.文本一由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引出超级仿生眼的问世,接着介绍视网膜对人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中美研究者模拟人眼视网膜结构,解决了图像聚焦难题,最后解释了这种仿生眼是否能完美替代人眼。
【2】文本一中画线语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说说仿生眼完全取代人眼将面临哪些问题?
9、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要写得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