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去年5月30日,火星抵达了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见它。
B.“五四”的火炬传递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C.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D.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广大散文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疫情传染事故,政府卫生部门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先生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能否给留守儿童“大家庭式”的关爱,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D.为实施“滨海旅游城市”建设计划,福鼎市积极推进沿海乡镇绿色综合治理工作。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束缚 翡翠 川流不息 怒不可恶
B.扶植 赋予 分崩离析 纷至踏来
C.帷幕 模糊 不知所错 人情世故
D.骨骼 严峻 大彻大悟 天衣无缝
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删去“超”或“左右”)
B. 通过在广州购书中心举办的《人生自由境界——郦波品诗词与人生》专题讲座,使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了经典词。(删掉“使”)
C.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改为“电子产品”)
D.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名气如何,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5、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边城战事,高度赞扬了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B.“角声满天”“塞上燕脂”从侧面烘托出战争的规模之大以及战争的惨烈,刻画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勇形象。
C.诗人以“黑”“金”“紫”“红”等颜色,描绘了肃杀的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全诗色彩鲜明,与悲壮的情调相得益彰。
D.半卷着红旗的驰援部队临近易水,无奈夜寒霜重,将士们连声音都发不出来。面对重重困难,他们毫不气馁,决心誓死报效朝廷。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徜徉于古诗文的天地,我们会有精彩的发现:古诗文中有景,“水皆缥碧,①____________”写出了富春江水的清澈透明;“②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汉阳生机勃勃的美景;“几处早莺争暖树,③____________”描绘了早春的动态图景。古诗文中有情,“报君黄金台上意,④____________”表达出诗人的报国之志;杜牧在《赤壁》中用典,以“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来抒发不平之气。古诗文中有理,晏殊在《浣溪沙》中以“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揭示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是不可抗拒的”这一自然规律。古诗文中有志,我们从“富贵不能淫,⑨________,⑩________”(《富贵不能淫》)中感受到孟子的气节和胸襟。古诗文中有无穷的宝藏,等着你去发现。
7、下面(甲)(乙)两个选段,你认为哪一个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请从作者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两方面谈谈你的理由。
(甲)所有的蜘蛛都有丝腺,丝在蜘蛛的生活中用处很广。张网捕虫是蜘蛛用丝的功能之一。游猎型蜘蛛无固定栖所,到处游猎,不织蛛网,只有定居型蜘蛛才织网。结网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生存。结网性蜘蛛的最主要特征是它的结网行为。蜘蛛通过丝囊尖端的突起分泌粘液,这种粘液一遇空气即可凝成很细的丝。以丝结成的网具有高度的粘性,是蜘蛛的主要捕食手段。对粘上网的昆虫,蜘蛛会先对猎物注入了一种特殊的液体枣消化酶。这种消化酶能使昆虫昏迷、抽搐、直至死亡,并使肌体发生液化,液化后蜘蛛以吮吸的方式进食。
(乙)即使在最小的花园里,也能看到园蛛的踪迹。它们都算得上是天才的纺织家。……让我们就在这只小蛛面前停下吧。它正在打基础呢。它在迷迭香的花上爬来爬去,从一根枝端爬到另一根枝端忙忙碌碌的,它所攀到的枝大约都是十八寸距离之内的。太远的它就无能为力了。渐渐地它开始用自己梳子似的后腿把丝从身体上拉出来,放在某个地方作为基底,然后漫无规则地一会儿爬上,一会儿爬下,这样奔忙了一阵子后,结果就构成了一个丝架子。这种不规则的结构正是它所需要的。这是一个垂直的扁平的“地基”。正是因为它是错综交叉的,因此这个“地基”很牢固。
8、阅读《背影(节选)》,完成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a______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b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c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d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能表明选段所写内容的小标题是( )
A.父子情
B.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橘送别
(2)在选段中的a、b、c、d处填上恰当的动词,并分析运用这些动词的妙处。
(3)下面的语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4)面对父亲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请结合全文,说说“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
9、作文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不仅朋友是如此,还有许多东西也是如此。我们是生活的匆匆过客,许多人与事来了又去了,但有些东西却永留心底。
请以“怎能忘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