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虫记》是___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___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该书有“____________”之美誉。( )
A.法国 法布尔 昆虫的童话
B.英国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C.英国 笛福 昆虫的童话
D.法国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该书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名著。
B.《野望》《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赤壁》都是唐诗,且都是律诗。
C.《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既有被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D.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着力展现了山水之美,表达了鄙弃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以及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被称为“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B.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C.傅雷关注着儿子的日常生活,如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以及对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D.傅雷在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戏剧,谈音乐作品,谈体育运动,谈写作方法,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读来感人至深。
4、下面有关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个重要主题。
B.小说告诉人们,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保尔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D.小说主人公以爱憎分明的立场、崇高的风貌、高昂的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杜甫,他被后世誉为“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述望中的悲凉景象,为全诗营造出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B.“烽火”一联,写战火连绵不断,与家人通信之难,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C.尾联的细节描写,刻画出诗人的苍老之态,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伤思念之情。
D.全诗通过描述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主要表现出广大人民所受到的痛苦折磨。
【3】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什么值得品味?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③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⑥月色入户,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小明打算以电影《哪吒》中的台词“我命由己不由天”为主题,写一段人物评说。请你帮他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其相关故事写一段文字,不超过80字。
备选人物:毛泽东 徐海东 彭德怀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没有朋友圈
徐竞
儿时,我特别羡慕玩伴们。他们的母亲,个个能说会道,善于交际,都有着极好的人缘。他们的家中也因此常来客人,每每必杀鸡割肉,桌上好菜鲜汤不断,而我们家则日日素菜上桌。
与她们相比,我的母亲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交往。她极少去村镇上串门,也无人来我家。母亲既没“朋友圈”,更无好人缘。
母亲,整日像个“独行侠”,穿梭于田间、地头、山边、溪旁……风雨不改。回到家中,又围着灶台、猪圈、鸡笼、柴垛转,脚步匆忙。晚上还会独自在灯下做着针线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待到农闲时,别的妇女都闲坐下来娱乐:打打牌,嗑嗑瓜子,唠唠家常。一则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二则将劳累已久的身心彻底放松。唯独母亲不肯加入其中——她要去窑厂贩运陶罐,将柴火挑到镇上换钱,出售雏鸡,熬糖稀卖……她忙得甚至连娘家都极少回。说起母亲,外人都觉得她不搭理人,很孤僻。
“您看谁谁,整天就到处闲逛,结交朋友,你呢?”有时,我也会抱怨母亲。她则平静地回应:“我没她们闲呀,等把你们拉扯大了,我再去结交朋友啊!”
母亲就这样一个人忙碌着,直到把我们拉扯长大。
我们长大了,可母亲也老了。我将她接到城里,和我住同一个小区里,每个周末我们都相聚。
我怕母亲平日里会感到孤独寂寞,交代她在小区里要多结交朋友,尤其是同一栋楼的邻居,以后遇到事也好有人帮忙。
可母亲依然是个“独行侠”。拾荒、捡垃圾,成了她每日的新工作,她去车库里、楼下垃圾桶旁,甚至各个楼层,捡拾废品。小区里还有其他几个捡废品的老人,母亲每天都要跟他们进行“暗战”,斗智斗勇,有时赢,拔了头筹,有时晚了一步,被人捷足先登。她将大堆的废品放在楼道里,常遭住户们的白眼,让人生恨,母亲在城里,不但没交到朋友,反而结了“敌人”。捡回来的废品,母亲将其分类,再用婴儿车推到不同的废品收购站去卖。起初,我反对她去捡卖废品:“您不能待在废品的世界里,要多与人交流,小区里有打牌、跳广场舞的,你也加入他们的‘朋友圈’,跟他们交朋友啊。”
母亲却说:“我都70多岁了,年轻时没交朋友,老了也不想交了。再说,谁愿意跟我这个乡下老太太做朋友呢?”
我据理力争:“多交朋友,能防止老年痴呆,延年益寿。”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回答:“如果我得了痴呆了,你就把我送回乡下吧,在老家,我走不丢。”
我愣了,一时不知如何回应,觉察到气氛有些尴尬。母亲又说:“我在这边也是有朋友的,你看我手机里都存着他们的电话号码——收衣服的、收纸盒的,还有收废铁的……”母亲戴上老花眼镜,拿着她的老人手机,一个个翻给我看。
我鼻子一酸,突然心疼起母亲来,父亲很早便过世,是她带着我们,从那些艰苦的日子里走出来的。作为寡母的她,每天忙于挣钱供养孩子,直到我们兄妹三个都读了大学。儿时的我们,虽未吃到好的,喝到鲜的,但却得到了知识的灌溉。
记得母亲曾跟我说过,她也想结交朋友,将他们请进自己的生活中。可结交朋友,讲究礼尚往来,是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的,这些她都不富足,于是只好放弃,将自己“孤立”起来,暗自消化掉外界对她不公的评价,一头扎进忙碌中,将肩上无人可分担的担子,左肩换右肩。
想到母亲这一生,都在为儿女们忍苦耐劳,负重而行,不惜放弃了交友和休闲,我有些难过。但转念一想,母亲其实也有“朋友圈”。乡下的山野田地、农作物、鸡鸭、陶罐、柴火,城里的废品、旧物,不都是她主动结交和深交的朋友吗?她的内心从未真正孤独过。同时我也突然明白,其实,母亲现在最好的朋友应该是孩子,是离她最近的我啊!该是我好好爱她的时候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母亲的“不善与人交往”?
【2】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整日像个“独行侠”,穿梭于田间、地头、山边、溪旁……风雨不改!
【3】文章以“母亲没有‘朋友圈’”为题,有什么妙处?
【4】结合下面三则材料,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人物。
【甲】
同时我也突然明白,其实,母亲现在最好的朋友应该是孩子,是离她最近的我啊!该是我好好爱她的时候了。
【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丙】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时常会感受到缓冲的存在。自行车上的减震装置,小区里的减速坡道,剑拔弩张时的微笑退让,纠结苦闷时的静心思考等,都是缓冲。这个减缓减弱的过程是个必要的调整,有利于我们积淀经验,重新出发。
请以《缓冲》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xx代替;(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