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百色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B.朱自清,中国当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春》《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白杨礼赞》作者茅盾用象征手法,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东北军民,及其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龟虽寿》告诉我们:寿命长短,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诗中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学校向各班级发出了“读一本好书”。

    B.该小区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C.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我们看到了路遥对自己写作方法的坚持。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将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传统诗词。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21央视春晚舞蹈表演《朱鹮》,飘逸灵动,入木三分,令观众仿佛与朱鹮一起进入到了仙境之中。

    B.朗诵比赛中,选手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用激昂洪亮的声音表达出新时代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沙区这片区域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附近原有的那些楼房显得鹤立鸡群

    D.成功是在逆境中前行的,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任劳任怨,要从自身找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奋力前行。

  • 4、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选手们抑扬顿挫的诵读中,观众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B.有个跳舞组织经常在一家公园里活动,播放的音乐声音较大,影响了百姓生活。居民根据此前出台的治理噪音法投诉了两个月,却杳无音信

    C.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进行了气魄雄伟、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D.苦练多年,他的书法终于自成一格,笔笔苍劲有力,字字玲珑剔透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阅读诗歌,完成下面表格。

    场景

    狂风袭屋,茅草翻飞

    群童抱茅,倚杖叹息

    广厦千万,不动如山

    情感

    痛惜、焦急

    愁苦、忧思

    坚定、悲壮

     

    【2】杜甫胸怀国家,心系苍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请你结合他的诗句谈一谈,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3)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相关情节,对主人公保尔“伟大而又平凡”的英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表演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其唱腔华丽婉转,其念白儒雅典致,其表演细腻、舞蹈飘逸,歌唱与身段的结合再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使昆曲在戏曲表演历史上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都受过昆曲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如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

    (材料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选自《牡丹亭》)

    一曲中的每一句,都是阴阳结合,暗含着中国古典的思维方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低沉缓慢地起头,直表这花园之美;而“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唱时在“断”字、“颓”字上吐字行腔,“断”井,“颓”垣,井栏都断了,墙都倒了,不美了。下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良辰美景”,“奈何天”——时间多么令人无可奈何,如宋词“无何奈何花落去”的意境。这里在“何”字上行腔,天指时间。上半句是好事,下半句立刻又转折了。同样“赏心乐事谁家院”,“赏心乐事”,“谁家院”——在谁家的院子里发生呢?这两句话化自谢灵运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如此鲜明的转折和   A   (填修辞手法),表达了杜丽娘面对春色美景时内心的   B   (四个字)。

    (材料三)

      某中学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有关“昆曲”的调查,有如下调查发现:

    对昆曲兴趣及占比例

    无兴趣的原因及占比例

    了解渠道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深厚

    1%

    娱乐综艺节目更有意思

    78%

    学校课堂

    56%

    服饰唱腔

    6%

    一般

    10%

    缺少相关的专业性知识

    85%

    剧院演出

    5%

    名角表演

    3%

    无兴趣

    89%

    缺少时间

    56%

    其他

    39%

    剧本内容

    15%

     

    (材料四)

    “对我来说,《牡丹亭》跟我不只是半生缘,而是一生缘份。”从少年时在民国余晖的上海第一次听到梅兰芳的杜丽娘,到青年时遥望故土写下小说《游园惊梦》,再到年近古稀殚精竭虑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流传300年的梨园雅部已化为白先勇的血脉,斩割不断。

    四季轮回,又是一年春来到,5月6日,白先勇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将在重庆市南岸区烟雨路施光南大剧院上演。春色令人如此沉醉,它是否能唤醒国民对昆曲的迷醉?

    1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昆曲表演抒情性强的原因。

    2结合前后语境,在材料二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

    A.   B.  

    3研读材料三,探究学生在昆曲的传承上存在怎样的问题?

    4主办方将为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设计宣传文案——《烟雨牡丹,非看不可》,请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内容,为主办方提供几条“非看不可”的理由。

    5下列说法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

    A. “清曲”、“昆腔”、“昆剧”同指昆曲。

    B. “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中“这”指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

    C.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都是美好景物的描绘,十六个字,一个字一首歌,一个字一幅画。

    D. 学校教学对昆曲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步入八年级,我们告别了童年,走向最富青春活力的年纪,开始变得懂事成熟,变得宽容感恩,变得热情阳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我们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思考,当然也可能会多了一份烦恼……

    请以“告别童年,我变得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叙写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题目抄写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