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济南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幸亏小李从中斡旋,才得以缓和。

    B.足球场上她们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对手无从进攻。

    C.别人都以为他深藏不露,其实他是真的不通晓人情世故

    D.这道难题,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 2、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 《安塞腰鼓》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而悍勇威猛的个性。

    C.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告诉我们: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早。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正说明了这一点。

    D. 《小石潭记》是唐朝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游玩的过程,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 3、对下列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一句中“在世界桥梁史上”是状语。

    C.“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一句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D.“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句是陈述句。

  • 4、下列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赋、比、兴。

    B.《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作品。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田园诗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桃花源记》。

    D.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作者通过对早春湖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钱塘湖初春美景的喜爱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B.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C.首联写出了春行的地点和钱塘湖早春的远景,尾联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2】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庭中有奇树,(1)________”(《庭中有奇树》)是叶绿花盛的春日之美;“树树皆秋色,(2)_____”(《野望》) 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3)______,(4)______”(《黄鹤楼》)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5)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是西湖早春的秀丽之美。

    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而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忘情于山水,感慨“(6)_______,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7)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面对情谊深厚的故乡水,李白抒发的是“(8)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的思乡之情;看到百姓家园荒芜,曹植写下“(9)柴门何萧条,________”(《梁甫行》)寄寓悲悯之情;面对衰老,曹操“(10)_________,志在千里”,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1937年,美国作家____________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一经问世,立即轰动世界,畅销海内外,并多次翻译再版。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昆虫记》中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给母亲梳头发

    林文月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索的独特发香。我用它小心翼翼地给坐在前面的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

    ②天气十分晴朗,阳光从七层楼的病房玻璃窗直射到床边的小几上。母亲的头顶也耀着这初夏的阳光。她背对我坐着,花白的每一茎发根都清清楚楚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丰饶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③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遭遇过剪刀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在梳妆台前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把捉着才能疏通。全都疏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把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枚黑色的细网,再用四支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那铜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觑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也很动人。

    ④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老式贤妻良母。虽然她自己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从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副精神都放在家事上。她伺候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十分费心照顾,虽然家里一直都雇有女佣打杂做粗活儿,我们的皮鞋是她每天擦亮的,她甚至还要给我们洗晒球鞋。

    ⑤母亲当然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查阅或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减轻做功课的负荷。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用品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许多粗细铅笔,右边则是写过磨损的铅笔。我们兄弟姊妹放学后,每个人只要把铅笔盒中写钝了的铅笔放进右边小抽屉,再从左边抽屉取出削好的,便可以自去写功课了。从前并没有电动削铅笔机,好像连手摇的都很少看到,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那把锐利的“士林刀”削妥的。家中琐琐碎碎的事情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工作呢?

    ⑥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之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姣好的面庞有皱纹出现,她的一头美发也花白而逐渐稀薄了。这些年来,我一心一意照料自己的小家庭,也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于那显著变小的发髻。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簪子,从前堆满后颈上的乌发,如今所余且不及四分之一的分量了。

    ⑦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往昔,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将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干电池装入她左胸口的表皮下。这是她有生以来首次接受开刀手术。她自己十分害怕,而我们大家更是忧虑不已。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眼之后,母亲终于度过了难关。

    ⑧数日后,医生已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并恢复体力。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她颇不习惯装入体内的那个干电池,甚至不敢碰触也不敢正视它。好洁成癖的她,竟因而拒绝护士为她沐浴。最后,只得由我出面说服,每隔一日,亲自为她拭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人都有些忸怩不自在。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哪!”我用不熟练的手,小心为她试擦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乖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小的时候,母亲一定也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过的。于是,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姣宠的婴儿。

    ⑨洗完澡后,换穿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致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从这里可以眺望马路对面的楼房,楼房之后有一排被白云遮掩的青山,青山之上是蔚蓝的天空。

    ⑩起初,我们互相闲聊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不久之后,却变成了我一个人的絮聒。母亲是背对着我坐的,所以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已经睡着了吧?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洛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好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吧。

    (有删改)

    【1】根据提示,从母亲的角度概括相关事件。

    段落

    相关事件

    (1)

    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

    (2)

    ⑧—⑩

    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

    【2】从全文看,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姣宠的婴儿。

    【4】文中母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分析两个特点即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情境写作

    2017年10月14日,北京四中举行了运动会。作为校报的通讯员,请你写一则消息,报道本次运动会开幕式的情况。

    要求:(1)标题自拟。(2)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2)字数在150-200之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