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恩施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

    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

    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

    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

    A.③①②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 2、下面是班级同学整理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旦、小生、小丑和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滑稽人物、年轻男子和老年女子。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是指黄毛丫头,也就是指小孩。

    C.《社戏》这篇散文选自散文集《呐喊》,“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D.《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你不必穿越时空,通过《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经典,便可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不必舟车劳顿,借助唯美的文字,便可领略“日出江花红胜火”的______、“窗含西岭千秋雪”的______;不必远渡重洋,翻阅《哈姆雷特》《红与黑》《老人与海》等西方名著,便可感受山海之外的民情、_______的人物,让人有______的感觉。书籍蕴含着神奇的魔力,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A.绚丽       邈远       栩栩如生       身临其境

    B.富丽       邈远       惟妙惟肖       身临其境

    C.富丽       渺茫       栩栩如生       历历在目

    D.绚丽       渺茫       惟妙惟肖       历历在目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9中国己亥(猪)年金银纪念币正式发行,其中生肖猪的形象惟妙惟肖,十分惹人喜爱。

    B.夜晚的瘦西湖,灯光璀璨,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C.史铁生的一生是曲折不幸的,在最好的年华双腿瘫痪,祸不单行,又患上了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后突发脑溢血离世。

    D.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拓展阅读

    三门峡——梳妆台

    贺敬之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呵,千万载,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呵,何时来?——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

    1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

    (2)昆仑山惊邙山呆。

    (3)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

    (4)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2全诗共有9节,可分为两大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这两个部分是通过什么艺术形象连接起来的呢?

    3“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具有双重含义,试加以说明。请从诗中找出与之形成对比的句子。

    4概括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填写名句或课文原句。

    ,不尽长江滚滚来。

    独学而无友,

    丝竹之乱耳,

    ,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       ”两句与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选用典型意象点染意境,可谓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在这之前,作者见到了  

    (2)作者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作者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作者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春到上王家

    ①春天,也许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②几年前我在上王家村住过一阵子。记得初次踏进这个村子时,一场铺天盖地的茫茫春雪在前夜悄然降临。翌日雪霁,银装素裹的山野、村庄,在明媚的晨曦中缓缓苏醒,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缕缕青蓝的炊烟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袅袅浮动,仿佛整座村庄也在晨曦中上升。群山如波浪起伏,白茫茫的雪地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炫得人睁不开眼睛——心里不由得惊叹:好一座白雪山庄。

    ③日日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走村穿巷,与这里的村民日渐熟络,被东家拉着手,叫去喝茶;西家拽着衣袖,请去吃一顿家常饭。有一日傍晚,我无意间走进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位老人守着简陋破败的老屋独居。老人年纪将近七十,儿子出门一去不返,失去了联系。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听到我的脚步声,他抬眼望了半天忽认出了我,赶忙从一只小木墩上起身,喊一声:王干事。双手有些抖抖索索,显然我的突然出现令他感到意外,不知所措。村人对老人的议论我耳闻不少,说老人性格古怪,与村里许多人合不来。老人请我进屋,我环顾左右,他的泥坯房子昏暗逼仄,一扇木格窗户,糊着窗纸,烟熏火燎,犹如涂了沥青,已难透进半缕光线了。屋内只有一张木桌,一盘土炕,一支长条凳上堆码着几只麻袋,四壁漆黑,俨然是一个黑不溜秋的窑洞。回头再环视屋外的院子,去冬的残枝败叶还在院墙根下凌乱地堆积,破败的屋檐下一张簸箕大的蛛网在风中颤抖。我忽觉心里难过,后背发凉,仿佛这个小小的院落成了上王家的一处“孤岛”,这里仿佛堆积着整个春天都无法消融的寒冷。

    ④今年的春天,冰雪经不住几日暖阳,转眼便融化为一股股春水,冰冻的每一寸泥土变得松软、湿润。地气渐热,冬眠的草根醒了,种子们发芽,张开了翅膀,上王家的每一处山野转眼就绿了。

    ⑤老人找到我在乡政府的办公室,我起身给他沏了一杯热茶。他问我这里有没有过期的报纸,村里要给他粉刷墙壁,他自己得准备点什么。“有啊,多着哩!”我从椅子上弹跳起来,兴冲冲地将办公桌抽屉的报纸,一股脑儿搜罗出来。我想起自己明日正好要到村上办事儿,便让老人回家等我明天把报纸送上门。老人一听,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⑥次日上午,我如约而至,几个小伙子已经在老人的小院里忙活着。阳光满满地铺在廊檐下的脚地,小院之前的狼藉景象不见了。我也加入了他们,一边干着活儿,一边随意地拉着家常。不知不觉太阳已移出窗子,可是,屋子里并没有因此昏暗下来,而是一点点地变得亮堂起来。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他欢喜地扶墙瞅视着,或许,好久,好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⑦不知何时老人悄悄地拾掇柴火续旺了火炉子,屋内渐渐暖了起来。他在炉盘上烤了几个洋芋,不多时,便散发出浓浓的焦香味儿,弥漫了小屋。我们津津有味地享用这顿洋芋美餐时,红红的火光摇曳着,老人脸上绽开了笑纹说:“这火真好。”他与我聊了许多,说精准扶贫后,比上过去,现在的生活好得多哩……

    ⑧老人忽然记起了什么,起身走出屋门,不一会儿,只听啁啁啾啾一片,小鸡儿满院子撒欢儿疯跑。老人站在小院中央,手里抛撒着谷粒……小院里欢腾起来。老人沐浴在明晃晃的阳光里,像一棵枯树忽然抽出了满身的绿色枝丫,我觉得属于老人的春天终于来了……

    ⑨走出老人的家门,一株杏树在不远处哗然绽放,千万朵杏花嫣然笑语,清芬随风流荡……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用“我”的见闻串连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B.第②段描写村庄的环境,营造了美的意境,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文中老人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导致他性格古怪,境况凄惨,精神颓废。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2】第③段作者写老屋内外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

    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

    【4】第⑦段中老人为什么说“这火真好”?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春到上王家”的深层含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十四五岁的你,已经走出童年的幼稚;十四五岁的季节,是多梦的季节;你十四五岁的天空,也许是阳光明媚,也许是星光璀璨,也许是……

    要求:

    (1)请以“十四/五岁的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2)文体除诗歌剧本外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