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开封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散文诗集《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他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B. 《三峡》一文出自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圣手,太上郦道元。”

    C.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作者西汉司马光。

    D.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尚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是诗人贺敬之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全诗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社戏》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D.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其特色是: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

  •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很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廉颇、蔺相如、项羽、周亚夫、愚公等。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其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C.《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D.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中国作家协会以茅盾先生捐赠的25万稿费为基础,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年一度的瘦西湖金秋赏花游园会今天又拉开了帏幕,姹紫嫣红黄色菊花把瘦西湖景区装扮一新,游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B.据报道,雾霾天气中神经性有毒物质“铅”的含量是平时的8倍,“砷”和“镍”的含量是平时的4倍,平时根本难得一见的“铬”也被检测出来,这真是耸人听闻

    C. 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D. 中央频出反腐重拳,打老虎抓铁有痕,多名高官落马,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用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甲)诗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涵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乙)诗“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D.两首诗均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赛诗之名作。

    2《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2)李白《送友人》中即景取喻,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学校举行弘扬“红船精神”的荐读活动,请你在下面备选书单中,根据活动主题选择一本进行推荐,写出推荐理由。

    标题

    我选________,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名

    A.《飞向太空港》 B.《寂静的春天》 C.《红星照耀中国》 D.《昆虫记》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回答问题。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①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②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③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镣,咚咚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④格炸炸,格炸炸,

    ⑤麒麟送子到你家……

    ⑥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⑦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⑧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⑨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⑩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陞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工笔的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枝。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

    年,就这样过去了。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二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第一人称写法,直接、自然地表达了对故乡元宵节的感情。

    B.“格炸炸”创设出热闹、令人开心的送麒麟场景,增添节日氛围。

    C.文中俗语“正日子”“大开门”,充满浓郁地方特色,又自有寓意。

    D.文章按时间顺序叙写元宵节这天丰富活动,次序井然,形散神聚。

    (2)文章记叙了元宵晚上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阅读本文,完成下面表格。

    家里点上各种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有人放花、放高升、放灯笼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赏析句子)

    ②起火升到天上,——灭了。(赏析加点词语)

    (4)第16段提及围屏上画了许多演义小说人物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结尾处“年,就这样过去了。”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请简要说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二:在________中读懂________

    要求:①注意先将作文标题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若选题日二,先将文题补充完整并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③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出600字以上的文章;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