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语句中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C.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D.这个物理学家和言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2、粱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原因各不相同,下面不属于自愿上山型的人物是( )
A. 武松 B. 秦明 C. 鲁智深 D. 花荣
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②新的赶考路上,年轻干部要锲而不舍、 (A孜孜不倦 B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接续为民奋斗。③要以坚定不移的“为民初心”、永不停歇的“服务脚步”、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④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新业绩,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A.语段中“江山就是人民”“奋勇前进”“坚定不移”,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B.②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孜孜不倦”。
C.③句“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中的逗号改为顿号。
D.①句中“创造”“更加”“绚丽”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副词、形容词。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期一周的“外滩”美食节活动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大大发展了曲靖的知名度。(将“举办”改为“举行”)
B.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将“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市容市貌的改变”互换位置)
C.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人青春的能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新的青春乐章。(后一句缺谓语,在“新的”前面加上“谱写”)
D.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左右,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人到预定环月轨道。(删掉“约”或“左右”)
5、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楹遣心二首(其一)①
(唐)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本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为诗人结束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定居成都浣花溪旁草堂时所作。水槛(jiàn):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②轩楹(yíng):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甲】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
B.【乙】通过描写,展示出一副诗人在长期战乱环境下,年老、衣衫单薄破旧、屋漏的生活画面,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甲】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颔联写静景,颈联写动景。
D.【乙】诗人茅屋为秋风所破,却希望得广厦,使天下寒士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实与心理的矛盾描写,正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甲)诗颔联“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所展现的画面。
【3】【甲】【乙】两诗都是杜甫定居成都浣花溪旁草堂时所作。(甲)诗大约写于761年草堂初建的春天,(乙)诗写于公元761年的秋天,风雨破屋之后。请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所蕴含情感的不同之处。
6、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 ( 杜牧《赤壁》)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国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它是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的恬淡闲适;也是李贺“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的壮志豪情。
7、(题文)名著阅读。
(1)《昆虫记》是_______国 ________的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2)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 _____________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儿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儿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50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1】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
【2】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
【3】第④段中一连用了四个“地道”,这个词怎么解释?“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这句话表明老舍先生什么特点?
9、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
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以“难忘你那眼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