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忻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矗立 奠定 目眩身迷 不知所错

    B.硕大 拙劣 名富其实 纷崩离析

    C.颠簸 蜿蜒 川流不息 震耳欲聋

    D.迁回 缭望 接踵而至 按营扎寨

  • 2、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校史是学校发展历程的见证制记载,是校园文化传承的真实写照,是历代师生的精神凝聚。

    B.3月2日,贵州梵净山惊现瀑布云海奇观,绝美的瀑布云海在山间缓缓蔓延开来,倾泻而下,如梦如幻

    C.喷泉旁边的那几棵柏树修剪得惟妙惟肖,连叶片的数量都基本相同。

    D.听闻武警官兵即将借宿学校的消息后,学生们都自发收拾书桌、清理教室,并自出心裁地在黑板写下留言欢迎武警官兵。

  • 4、下面是晴晴同学语文复习笔记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世界上“忠实地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部著作”,曾易名《西行漫记》。它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从监狱出来后在好朋友谢廖沙家里躲避,后来在哥哥阿尔焦姆的帮助下参加了红军。

    D.《傅雷家书》中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家信100多封。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要谦虚;不骄傲,不气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等。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②郭门:外城门,也泛城门。③南亩:《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籽”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1】请用自已的语言描述“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画面。

    【2】同样是野望,本诗与王绩的《野望》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4)人在青少年时不努力,到了老年只能悲伤叹息了,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用《长歌行》中的句子填空)

    (5)默写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的信中写道:“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傅雷告诫儿子,只有保持_____________之才能有“艺术表现的动人”和“心灵的纯洁”。

    (2)选出对名著《傅雷家书》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_____

    A.傅雷对儿子的指导,就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建议和意见。

    B.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C.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音乐家,次为人,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

    D.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3)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傅雷家书》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傅雷在信中不仅与儿子讨论音乐,还讨论文学、戏剧、美术等。

    B.傅雷在儿子年幼时,对其严加管教,甚至是残忍地“虐待”,以至于后来悔恨不已。

    C.傅雷常常“逼”儿子多写信,是为了慰藉自己和妻子对远在国外儿子的思念了。

    D.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要他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听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鸣……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而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很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995年4月13日

    (原文有删改)

    1作者在写听雨的过程中,既写了眼前的雨景,又写了想象的雨景。阅读文章③-⑨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喜听雨滴妙音→评价雅人听雨→____________→神驰雨中麦田→ ___________→盼望雨声长响

    2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

    3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⑦段中的“竟”字都写出了什么。

    4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

    A.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B.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读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文章,我们肯定有许多的感触,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尽量少引述原文,重点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③围绕自己的“感触”联系生活实际不少于600字;④书写工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