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这段话中,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飞天”凌空》这篇通讯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逐一描写了跳水姑娘于伟夺魁的过程,极具镜头感。
B.《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内在线索,记述了作者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
C.《列夫·托尔斯泰》是英国作家茨威格为托尔斯泰做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D.《与朱元思书》一文,作者陶弘景通过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出自课文《富贵不能淫》。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所说。
B.《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读了《昆虫记》中关于螳螂的故事,小明同学不由得批注:“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D.《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振聋发聩,彰显了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B.阅兵式中,99A式坦克方队采取前三排依次为1辆、2辆、3辆,后三排各4辆的“箭形”队形,充分体现了“陆战之王”锐不可当的气势。
C.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D.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锐不可当(dāng) 引吭高歌(háng) 桅杆(wéi) 澎湃(pài)
B. 娴熟(xián) 一丝不苟(gǒu) 咆哮(páo) 歼灭(qiān)
C. 镌刻(juān) 翘首而望(qiào) 屏声敛气(bǐng) 刹那(shà)
D. 旌旗飘扬(jīng) 沃野平畴(chóu) 纷纷溃退(kuì) 仲裁(zhōng)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雨晴
王驾[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到雨前初见花蕊和雨后花朵全无,可见这一场雨下得又大又久,好端端的春色,被这场雨给闹杀了。
B.第一、二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来写春景,通过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C.第三、四句从侧面写出邻家院内春色一点都没有受到这场春雨的影响,引得蜂蝶都飞过墙到他们家院里采蜜去了。
D.第四句表达了诗人在特别情境下的独特感受,他由“蜂蝶过墙”产生联想,怀疑“春色在邻家”,惜春之情尤甚。
6、默写名句
① ,恨别鸟惊心。 ②白头搔更短, 。
③ ,夜泊秦淮近酒家。 ④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⑤僵卧孤村不自哀, 。 ⑥ ,大渡桥横铁索寒。
⑦辛苦遭逢起一经, 。 ⑧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
⑨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⑩ ,寡人反取病焉。
7、请阅读《经典常谈》相关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小相想收集关于“苏秦”“张仪”的故事,他应该阅读( )
A.《史记》
B.《诗经》
C.《战国策》
D.《尚书》
(2)《诗经》中有田园之美,有山水之美;有桃之夭夭,有蒹葭苍苍;有柏树泛流,有鹤飞于天……心中有自然,厚德载物。透过诗经,我们看见并拥抱自己,请结合《诗经》的诗句,谈谈你收获的精神力量。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王立彬)晚年孔子说自己“不知老之将至”,但一个人口老龄化社会却不能“不知老之将至”。认识老龄化的基本国情,人人“知老”“尊老”,就能以制度优势、文化优势,创造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使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面地老去。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就像突然意识到父母老去时一样,老龄化挑战同样让我们惊心而且感到准备不足。银发浪潮,已经不只是比喻。北京一天增加500多位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120多人。从城市公园到街头广场,从机关门诊到单位食堂,我们身边的老人忽然增多,有心人便能一目了然。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已经相当于两个日本或三个德国的总人口。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银发浪潮像涨潮时追赶双腿的大浪,不容我们忽视。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贯穿21世纪的基本国情,国家、家庭、个人都得行动起来。我国已经提出要用3年时间向全社会进行老龄化国情教育。国情教育,当然是全龄化的,从党政干部到广大青少年,从城市乡村到各行各业,都要直面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应对的任务艰巨的现实。就像父母进入老年对家庭的影响一样,老龄化将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每个家庭,对此有足够的思想物质及战略准备,是一个社会成熟、稳健的重要标志。
让每个终有一老的人都无“老顾之忧”,我们有制度优势。党中央对养老问题高度重视。在国家决定今年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后,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税务总局、证监会等近日发布通知,明确了工作的时间表,这充分体现了在国有经济做优做大做强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代际公平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精神。与此同时,全面落实新的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盘活农民土地物权,可以使数以千万的农村人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缓“未富先老”带来的冲击,同样是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让每个人都能满足对晚年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也有文化优势。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视家庭伦理和族群邻里关系,都为缓冲老龄化压力,走“中国式养老”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家庭是中国社会最牢固纽带,“里仁为美”“远亲不如近邻”等观念,为现代邻里互助、社区养老提供了深厚基础。强化“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理念,使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可以使高龄化、老龄化同样成为一种人口红利。“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老龄化做准备,既为自己做一个全职业周期的物质准备,也做好“想得清、放得下、看得开”的心理准备,达观、宽容、自主,真正像孔子说的那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从容容体面地老去。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文章引用了很多诗文,试分析第二自然段开头引用“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目的是什么?
【3】文章末段从哪几方面论述我国有养老的“文化优势”?
9、人生旅途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助推着我们的成长:亲人的关爱,朋友的情谊,阅读的引领,自然的熏陶……这些赐予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使我们在前行路上不惧荆棘坎坷,不畏狂风骤雨,自信地去拥抱未来,迎接光明!
请你以“ 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要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和人名;(4)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