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邢台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仗工整,意境开阔,一改过去送别诗的黯然情调,以积极昂扬的情感宽慰和劝勉离别赴任的友人。

    B.【乙】诗“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将远离亲朋,内心无限凄凉之意表现的淋漓尽致,奠定了全诗忧伤凄凉的格调。

    C.【甲】【乙】两诗都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都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D.【甲】诗首联以及颈联都着眼于宏观场景,意境旷达;而【乙】诗前两句着眼于小景,以朝雨、轻尘、客舍、柳色等景物来烘托离别的氛围。

  •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方便,但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

    ②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深,几乎时刻也离不开,由此衍生出一个新词——屏奴。

    ③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加强现实沟通,是新一代年轻人应遵循的生活方式。

    ④这使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儿逐渐变弱了。

    ⑤所以,我们呼吁:抵抗手机诱惑,走向健康生活。

    ⑥越来越多的人擅长人机交流,而不是人际交流。

    A.②①⑥④③⑤

    B.①③⑤②④⑥

    C.②③⑤④⑥①

    D.①④⑥②⑤③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杜(fǔ)川唱来柳林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dǔ)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B.东山的(mí)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jiào)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C.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pú)的(huá)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论所发出来的呼叫声。

    D.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力的(zhǔ)咐我,说万不能装(mú)作样,怕又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 ,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 ,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③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④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山中

    宋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1】【1诗歌第二联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

    2】【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填空。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前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早春西湖的花草,游人游春赏景被花迷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

    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

    “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上面文字出自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的《红星照耀中国》片段。这部纪实作品为了当时出版的方便,还曾经易名为《_______》,选文中的“年轻的农民”的名字叫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须慎加选择。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二:

    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节选自蒋孔阳的《读“死”书与读“活”书》)

    材料三:

    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连串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我常常把这种读书过程,叫做“从厚到薄”的过程。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就会觉得更加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本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

    (节选自华罗庚《学会自学》)

    【1】根据三则材料说说我们怎样才能读好书。

    【2】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对于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的想法,你赞同吗?请联系你的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许多美好的人、事、物、景与我们相伴。这些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

    请你以“________,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姓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