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营口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论述《诗经》时提到,诗的源头是(     

    A.思想

    B.歌谣

    C.说话

    D.图画

  • 2、对下面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按“暮”到“夜”,再到“夜久”,最后到“天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的发展变化。

    B.诗开篇两句直叙其事,点明投宿的时间和地点,其中“捉”字写出了官吏手段的强硬,表现官吏的霸道和凶残。

    C.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形象地写出“吏”与“妇”的矛盾。

    D.“独与老翁别”的“独”字,写出了诗人天明告别时孤单失落的感受,流露出他对后面旅程充满担忧的惆怅心情。

  • 3、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A.《寂静的春天》批评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详细介绍了拯救被污染的自然环境的方法措施,是环境治理和修复方面的宝书。

    B.《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全书从古到今,由浅入深,既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因为史料不够清楚,所以《长征》中对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对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完全是作者王树增用文学手法虚构出来的。

    D.《飞向太空港》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在此基础上讲述故事,刻画航天人形象。写作以实地采访资料为支撑,没有任何文学修饰成分。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成为“学习标兵”后,张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粗暴干涉别国内政可谓别具匠心

    C.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

    D.赶来的购房者鳞次栉比,雄安新区发布消息说,将采取措施严格管控炒房行为。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______。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你从诗歌中寻找线索,说明“牛困人饥”的原因。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旨在揭露宫市的公开掠夺性,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用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辛苦劳作的全过程。

    C.“半匹红纱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形成反衬,替换物品价值的巨大反差表现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D.这首诗情节完整,由“烧炭——运炭——炭被抢”三部分组成,整首诗感情基调悲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②采菊东蓠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⑤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__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⑦杜牧在《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晏殊的《浣溪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对人世兴衰、时光流转的感叹,对仗工整。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深阅读·悟价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保尔的这段话道出了人生价值的真谛: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于活得有意义。请你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她)是如何体现生命价值的。

    A.《红星照耀中国》       B.《海底两万里》       C.《平凡的世界》       D.《名人传》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细菌和病毒

    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比喻,细菌最不济的起码也有一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肚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会坏得那样猖獗?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他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本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分别是什么?

    2仔细阅读全文,归纳病毒的主要特征。

    3选文第②段划线部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而病毒则像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肚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4选文第④段“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萌发、夏天繁荣、秋天收获、冬天孕育,生命律动,需要发现;亲情醇厚、友情真挚、爱情甜蜜,弥足珍贵,需要发现;生命灵性、世事真相、人性善恶、人情冷暖,万象纷呈,需要发现……

    请以“发现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文章要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