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四面水花则悄(qiāo)然不惊。
B.他踌躇(chú)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C.它没有婆娑(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D.街上行人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河源天气爽朗舒适宜人,是一个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的季节。(将“秋天”和“河源”调换位置)
B.学校拟在世界阅读日举办读书达人风采大赛,展示和推广当代少年风采。(删去“和推广”》
C.这次检测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我们平时努力学习。(把“ 关键在于”改为“取决于”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将“分类处理”放在“分类运输”后面)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欺侮(wǔ) 蛮横(hèng) 亘古(gèn) 锋芒毕露(lù)
B.幽悄(qiǎo) 卑鄙(bì) 挚爱(zhì) 强词夺理(qiǎng)
C.连翘(qiáo) 堕落(duò) 襁褓(qiǎng) 出类拔萃(cuì)
D.褶皱(zhě) 绚丽(xuàn) 寒噤(jìn) 伯乐相马(xiàng)
4、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B.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C.在座的都是领先一方的著名企业家,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庸夫之力。
D.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
5、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选项中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句话的意思是茅草乱飞渡江而去,散落在对岸的江边,飞得高的挂在了高高的树梢,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到了池塘水中,写出了风力之大和诗人无力挽救草屋的焦急、痛惜之情。
【乙】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村群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然狠心当面做抢掠的事,写出了群童的恶劣、无赖之相和诗人的怨愤之情。
【丙】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这句话的意思是屋漏床湿没有干爽的地方,房顶的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写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凄苦。
(2)诗歌最后一节直抒胸臆,触动读者心灵。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触动读者心灵的原因是什么。
6、默写。
(1)借景抒情是古诗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动视觉与听觉写景,流露出对田园风光的无限向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光从煌煌京城移向巴山楚水,流露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水汽蒸腾,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流露出诗人渴望从政的愿望。
(2)《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出主人公爱而不得。日夜不停思念,以致难耐相思之苦的情状。
7、阅读名著语段和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语段二
我通常都看见A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语段三
B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1】语段一中的“他”是______(人名)。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他的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_____
【2】阅读语段二、语段三,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语段二、语段三出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人名)的《昆虫记》,他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揭开了昆虫鲜为人知的奥秘,如语段二写出了A______的生活习性,语段三写出了B______的形态特征,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
(2)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这部著作的语言特色。____________
【3】下面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 )
A.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从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彭德怀。
B.《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对红军的忠诚是少年人的无可置疑的忠诚。
C.《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是作者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D.鲁迅认为《昆虫记》是一部既有趣又有益的书。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E.在《昆虫记》中,作者介绍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譬如蟋蟀在选择住处时,会选择天然形成的隐蔽场所,因为这些场所是自然形成的,安全有保障。
8、阅读周克武《老屋》,完成下面小题
⑴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⑵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漫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已经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皱纹。
⑶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⑷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⑸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荡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母亲骂我一声“馋嘴猫”……
⑹老屋是心的归宿。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于全身:真的到家了。
⑺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材、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才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个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了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⑻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冷清。
⑼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⑽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⑾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跟紧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的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⑿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⒀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_________→(2)_________→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__________→站在老屋门口
【2】细读第(2)段,请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中描写细腻感人,请根据具体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1)“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分析加点字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
【5】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不少于80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 |
|
|
|
|
|
|
|
|
|
|
|
|
|
|
|
|
|
|
|
|
|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奋斗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努力干。
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就算失败,也曾努力过。
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停滞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请以“奋斗带给我的苦与乐”为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要求:
①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写真情实感。
②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