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一道脍炙人口的美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那就是红烧肉。
B.暑假,小明随父亲到海南度假,游览了“天涯海角”等多处景点,那一片片沧海桑田,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海南特有的魅力。
C.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历代的国画创作者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盛景,让人在艺术品中感受鸟语花香的氛围。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到目前为止,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大约1800万左右。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C.槐荫区“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D.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提起北京奥运会,人们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和你》。
B. 面对突出的办学成绩,学校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反而继往开来地再次扬帆起程。
C. 不法厂家制造假药造成的恶果实在是骇人听闻。
D. 李娜沉着应战、顽强拼搏,终于登上了法网公开冠军宝座,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②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③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④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⑥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A.②①⑥⑤③④ B.④①⑥③⑤② C.②⑥①⑤③⑤ D.④⑥③⑤①②
5、阅读《子衿》和《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语言形式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但不拘泥,富于变化。
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强烈的情绪和心理。
C.《蒹葭》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
D.两首诗表现手法相同,都运用“兴”的手法,引出所吟咏之物。
【2】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
(2)《答谢中书书》中从视觉角度,由静入动,表现傍晚景色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春望》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的悲愁。
7、阅读《傅雷家书》开展专题探究时,小鹏选择其中“感情处理”的部分进行阅读摘抄,请你帮助他完成阅读标签。
《傅雷家书》阅读标签之一 | |||
书籍信息 | 书名:《傅雷家书》 | 阅读过程 | 内容:傅雷写给儿子①_____(人名)的书信 |
作者:傅雷等 | 专题:感情处理 | ||
出版:译林出版社(2018版) | 方法:选择性阅读,摘抄文段,撰写心得 | ||
读书札记 | 一、重要文段摘录: 1.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P33) 2.关于感情问题,我还是要郑重告诫,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P38) 3.你就该用这个立场去分析你的对象(无论是初恋的还是以后的),你跟她(不管是谁)在思想认识上,真理的执着上,是否一致或至少相去不远?……不考虑性情、品德、品格、思想等等,而单单执着于当年一段美妙的梦境,……那么我警告你,你可能遇到悲剧的。(P114) 4.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P130) | ||
二、阅读心得撰写 可见,傅雷秉持着这样的爱情观:②_____;③_____。这对正当青春年少的我们,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值得深思。 |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①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②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③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⑤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⑥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⑦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⑧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⑨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⑩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⑪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⑫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⑬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⑭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⑮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⑯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文章题目为“牡丹的拒绝”,牡丹究竟拒绝了什么?细读全文简要回答。
【2】文章最后写道“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牡丹的个性和品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3】文章开头引用欧阳修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作者由牡丹联想到人,其实还有很多事情会让我们联想到人的某种品质。请任选自然界中的一种事物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揭示其包含的某种品质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以“他(她)比看起来更_______”为题,完成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先完成作文题目再进行作文。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