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泻气 阻遏 躁热 窒息 眼花瞭乱
B.建树 篡改 猝然 屏息敛声 如梦初醒
C.闪烁 巨额 镌刻 催枯拉朽 暗然失色
D.酷似 凌空 缀满 粗制烂造 弹精竭虑
2、词语书写及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国殇shāng 祖藉 正襟jīn危坐 粗制乱造
B.翘首qiào 污渍 清荣峻jùn茂 振聋发溃
C.炽热chì 篡改 深恶wù痛疾 惨绝人寰
D.诘责jié 禁锢 素湍duān绿潭 眼花瞭乱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确是鲁莽和不可取的,不仅不能打开一番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的危险。
②在成长路上,总会有许多困惑、许多悖论、许多选择,我们时常会迷惘,不知道下步该怎么办。
③当面临选择的痛苦的时候,可以去学习,用学习和思想抚慰焦虑,缓解痛苦,启迪智慧,找寻答案。
④只有学习,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⑤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A.②③⑤④①
B.⑤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⑤④
D.⑤①③②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蕴含的道德力量,它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B.近日,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她的事迹突然渐渐地受到国内民众的关注。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
【2】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6、根据提示填空。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5)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精练严密的语言论述天、地、人与战争成败之间的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变得浮躁,有人认为是环境影响了自己内心的安宁,我们可以以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勉他。
7、同学小文对你说:“小语,《傅雷家书》我不会读,你能教教我吗?”请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对小文同学进行读书方法指导。
【知识链接1】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和方法选择四种情形。
【知识链接2】
精读的方法有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式阅读、写书评式阅读、摘记法阅读等。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1】下列并非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的一项是
A. 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B. 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C.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D. 教育“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2】下列对上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作者“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有了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作者“再没感到过困难”。
B. 母亲认识到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所以把它们教给儿子。
C. 作者“无法补救的”是在母亲去世前见她一面,“能做到的”是尽忠于革命事业。
D. 第③段从悼念母亲、思念母亲、评价母亲、报答母亲、祝福母亲等五个方面来写的。
【3】下列对文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第二句的“这”指“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第③段末句中的“这”指“我将继续尽忠于……过快乐的生活”。
B. 第③段第三句中,“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是总结过去;“创造着”表示正在创造,是强调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时间上的先后,不能颠倒次序。
C. 第③段第四句是一个疑问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从上句对母亲的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与下句构成设问,表明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D. 第③段末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作者今后要做到的“大任”。
9、题目一:
十四岁,是最富青春活力的年龄;十四岁,是通向懂事成熟的驿站;十四岁,是踏入社会的开始;十四岁,更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
在这个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我们渴望长大的感觉和自由的快乐,也渴望成功的喜悦和师长的赞扬,更渴望能有精彩的生活和美丽的回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我们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思考,当然也可能会多了一份烦恼……
请你以“十四岁,我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上。
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③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