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主要内容,画横线的四个句子表达得简明得体的一项是( )
邀请函
尊敬的XXX教授: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交流研究成果,兹定于2018年3月4日在本院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室举办XX市第九届教育发展与研究理论报告会。①诚挚地邀请您出席会议并发表您的一得之见。②如有其他如住宿、行程方面的问题,您可于2月10日前垂询我院。③请您务必拨冗出席,不胜感谢!
④特此邀请,恭候您的尊驾光临!
XX市教科院
2018年1月10日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人很早就体会到了荷花之美,以及赏荷所带来的美妙感受,并且________自己对荷花的喜爱。这从大量的古诗词中可以看出。譬如那首汉朝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述了在茂盛的莲叶间采莲之乐趣。又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道出了荷花之美在于色彩的映衬,在于成片的气势而非________。最直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的,莫过于北宋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直接以“爱莲”二字写入篇名。除此之外,荷花还是传统国画的重要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上,历代以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国画精品不在少数。到了近现代,对荷花的热爱仍然在延续。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中,清华园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被展现得________。自古以来入诗、入文、入画的植物不在少数,但是能像荷花这样留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大概不是很多。
看来,荷花之所以能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一是因为美好的外形,其姿态的优雅与古典,颜色的淡雅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因为所附着的象征意义,荷花亭亭玉立,________,如谦谦君子一般。除此之外,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荷花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毫不掩饰 独领风骚 出类拔萃 与众不同
B.毫不掩饰 一枝独秀 淋漓尽致 卓尔不群
C.毫无保留 独领风骚 淋漓尽致 与众不同
D.毫无保留 一枝独秀 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
3、中国古代,交朋友总是有很多说法。下面叙述朋友交往说法正确的是( )
A.竹马之交——童年时代就要好的男女异性朋友。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
B.患难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C.布衣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D.贫贱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4、下列句子的表达,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父亲看见儿子十分高兴。
B.青年学子要有远大志向。
C.迎面走来两个学校的学生。
D.他这个人其实很好说话。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绮丽 凯旋 向往 点缀
B. 嵯峨 遐思 澎湃 糊涂
C. 暴雨 想象 羡慕 强悍
D. 濛胧 神秘 眺望 飘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市治理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大课题。疫情大考下,大数据已然成为各个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选择,大数据对于城市人员流动管理,城市民生服务保障、疫情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研判、疫情处置防控举措落实等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数据预警和决策的“后知后觉”、城市公共基础数据的不完善、实时定位追踪下数字立法不完备的隐忧、谣言四起时权威数字信息平台的失位等,都暴露出当前技术运用在城市治理中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善用大数据这一国家治理“利器" ,趋利避害,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运用大数据实现“城市之治”,本质就是借力数字化信息技术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美好。疫情之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在很多城市推行,实时疫情数据信息地图的普遍应用,赋予了大数据这一技术工具温度和能量,体现了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善用大数据提升堿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就是深入挖掘大数据的人文价值,找准数据服务群众需求的突破点,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愁事烦心事。
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质是要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简单地说,大数据思维就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通过对海量、完备、多样化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进而揭示城市治理相关问题的特征、规律与前景。作为城市治理的主导者,政府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理念、技术与思维方法,实现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政府服务高效化、社区治理精准化。
要积极制定完善城市大数据治理发展规划,打造大数据的施政平台,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从全局长远上谋划城市大数据发展规划。要树立大数据与城市政务服务相融合的理念,正确看待大数据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将大数据广泛融入城市政务、城市交通、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生态环保、教育服务等公共领域,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高效化,精细化和普惠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品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针对当前存在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脱节和错位等矛盾,善用大数据改善和优化公共服务是明智选择。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巨量数据资源进行收集、分析、存储、管理,对公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识别、及时预测和有效回应,从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就是要用大数据深化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辩证统一,加快推进流程再造,补足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根本是要完善大数据治理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大数据服务城市治理的作用,要建立健全数据库开放共享机制,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打架现象,树立信息共享思维,加快实现各部门、各区域、各行业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共享。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利器,又存在威胁信息安全的风险,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以法定的形式明确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数据采集权和数据有限使用的边界,确保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安全得到保护,切实处理好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燕芳敏《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光明日报》2020.4.13)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预警和决策的“后知后觉”、谣言四起时权威数字信息平台的失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利用大数据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美好。
C.城市治理水平的现代化要求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从而实现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政府服务高效化、社区治理精准化。
D.大数据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利器,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可根据需要行使数据采集权和使用权,从而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今年疫情中的种种防控举措切入,指出完善并善用城市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已是当前城市治理的迫切任务。
B.文章在正论部分采用纵式结构,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当前善用大数据对于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作用和价值意义。
C.文章以疫情中很多城市推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为例,意在阐明大数据的运用要以人民为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文章立足于宏观,指出要从全局长远上谋划城市大数据发展规划,既要看到它的优势,也要注意机制的完善,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在善用大数据方面还问题多多,诸如数据预警和决策滞后、公共基础数据不完善、共享机制不完备、存在信息安全风险等。
B.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是控制和监督,而是让大数据赋予城市发展的温度和能量,体现其人文价值,急人民之所急。
C.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就是要杜绝凭经验办事的传统思维模式,也就是“唯数据论”,这样才能提升政府城市治理水平。
D.善用大数据治理城市必须完备数字立法,否则在实时定位追踪下会有很大隐忧,发生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之间的矛盾冲突。
7、名句默写
(1)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宋·苏轼《水调歌头》)
(2) 吴宫花草埋幽径,________________。(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 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唐·韩愈《师说》)
(4) 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宋·柳永《八声甘州》)
(5) 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6) ________________ ,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 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论语》)
(8) 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尚书》)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国仇家难使得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悲愁无法排遣的悲凉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侧面描写客之箫声悲凉幽怨、凄切婉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借擅长翻山越岭的飞禽走兽的处境来写蜀道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写“喜雨”的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把雨写得那么细腻、匀称、滑爽而又滋润;写“苦雨”的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与“怜”字同音,在古诗中人们常用“莲”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___________;低头弄莲子,____________”写出了采莲女情窦初开的心思。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准确地写出了莲花的品质。
10、古诗文默写,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北海虽赊,_______________;东隅已逝,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在《逍遥游》中描绘鯤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与《苟子·劝学篇》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本想把人生的真义说明白,却又突然感到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以“_______________”一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同时又以“_____________”一句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的追念。
(3)韩愈在《师说》中抨击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其中“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此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指臧武仲。《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防:武仲的封地。武仲凭借其封地来要挟鲁君。③宁子:指宁武子。《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首联以反问的句式明确有力地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B.颔联使用典故,说明世人的可悲:他们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C.颈联以萤火虫发光但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然呈球状但不是珍珠说明人们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D.尾联紧承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将大火与萤火、明珠与露水进行对比,指出大火、明珠处境的悲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B.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C.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D.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调”“转”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
B.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C.元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坟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愈从小是个孤儿,被他叔父和堂兄抚养长大,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
B.韩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听取,他就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C.韩愈很有才能,史才突出。他仕途不顺、多被贬黝,就写《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D.韩愈很重感情,记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顾,裴均虽为人不齿,但他在赠序中仍尊称其字;做装度的行军司马,撰写《平淮西碑》时多记裴度的事迹。
【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⑵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5】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的目的是什么?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 年抗击“非典”,他不顾生命危险诊治危重病人。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年过八旬的他又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有媒体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可他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材料二: 2020年3月5日,正在一线抗疫的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写下了如下的寄语:
为祖国、为人民,为肩上的责任,钟南山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了“以行证道”。
请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