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中分别描述了昆虫的哪种行为?( )
A.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觅食行为
C.防御行为、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防御行为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人类的活动不会对它有太大的影响
3、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的,真菌为藻类提供有机物
B.寄生的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清洁工”的角色
C.如果没有细菌真菌,动植物的遗体会堆积如山
D.足癣、甲癣是由一些链球菌引起的疾病
4、对于“写字”这一动作的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需要关节参与
B.仅由运动系统完成
C.由骨骼提供动力
D.多组肌肉配合完成
5、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 )
A.岩石
B.荒漠
C.矿山
D.土壤
6、“加拿大一枝黄花”因在我国缺少天敌,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显著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生态安全。近期该物种在河南多地出现,郑州更是立即行动,对其铲除并做无害化处理,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原因属于( )
A.滥砍乱伐
B.滥捕乱杀
C.环境污染
D.生物入侵
7、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细菌的菌落比真菌的菌落大
B.一个菌落由几种不同的细菌或真菌组成
C.细菌的菌落很微小,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通过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大致区分细菌的种类
8、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水稻、柳树、海带
B.松树、蘑菇、葫芦藓
C.蚯蚓、地衣、蕨
D.金鱼藻、仙人掌、猫
9、如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在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
B.b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b上有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
D.b和c共同构成a
10、“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鲈鱼游泳时,维持鱼体平衡的部位主要是( )
A.胸鳍
B.背鳍
C.尾鳍
D.臀鳍
11、下图是根据五种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其中I的分类依据是胎生、哺乳,则Ⅱ、Ⅲ的分类依据依次是( )
①用肺呼吸 ②有脊柱 ③卵生 ④体表有覆盖物
A.②①
B.④②
C.③②
D.③①
12、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下列有关视觉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物体进入眼内的是其反射的光线
B.光线要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等的折射
C.视觉形成的部位是眼球的视网膜
D.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13、据研究,我们所有人都是遗传病基因的携带者。为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婚前体检
B.遗传咨询
C.禁止结婚
D.产前诊断
14、《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我国昆明举办,会标“水滴”中的动物大会会标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小女孩等元素,反映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下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为( )
A.鱼 大熊猫 蝴蝶
B.大熊猫 鱼 蝴蝶
C.蝴蝶 大熊猫 鱼
D.鱼 蝴蝶 大熊猫
15、“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
A.蝗虫体表覆盖鳞片,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B.缢蛏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
C.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呼吸
D.狼具有发达的犬齿,与其食性相适应
16、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中,中间宿主是( )
A.水蛭
B.钉螺
C.纹沼螺
D.淡水鱼虾
17、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①~④代表四类微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是酵母菌,营寄生生活
B.图②是蘑菇,属于真菌
C.图③是青霉,能产生青霉素
D.图④是曲霉,通过孢子繁殖
18、如图是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有关动物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③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C.④有喙无齿,前肢变成翼有利于飞行
D.⑤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
19、如图,用哑铃锻炼是一种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方法。下列关于运动系统各结构特点及运动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肱二头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B.屈肘时,①处于舒张状态,②处于收缩状态
C.关节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使③具有牢固性
D.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牵拉骨绕着关节运动
20、各种动物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蚯蚓一细长柔软,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B.蝗虫一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C.鳄鱼--用肺呼吸
D.家鸽一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
21、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方括号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_____________为玉米种子,其萌发所需要的营养来自[ ]________。
(2)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 ]_______。
(3)⑤是__________,将来发育成_____________。
(4)图中②③④⑤合称为___________,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22、“设施农业”是蔬菜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如下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大棚蔬菜的生理活动,将A装置(内装籽粒饱满浸泡过的大豆种子)和B装置(内装2株相同的甜瓜幼苗)的左半部分用透明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种子在进行_______________作用,它释放出二氧化碳。
(2)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靠________的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玻璃罩中的甜瓜幼苗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本实验,可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促进甜瓜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还需要为幼苗施用适量的含___________的无机盐。
23、 哺乳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牙齿出现了分化。家兔的 发达,适于切断食物;虎、狼有锋利的 ,用于撕咬猎物。
24、植物所需要的水,主要由植物的_____这个器官来吸收的,经根、茎、叶中的导管将水和无机盐输送给叶肉,其中一小部分水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产生的_____经筛管运到其他部位进行存储、组建、分解;并释放_____到空气中。
25、像鱼类等动物体内有_____组成的_____属于_____动物.
26、请将下列生物进行分类.
①斑马,②马,③驴,④犀牛,⑤羊,⑥牛,⑦虎,
⑧猪,⑨蝙蝠,⑩鼠,⑪狗,⑫兔,
⑬企鹅,⑭蛇,⑮鲨,⑯龟,⑰蛙.
(1)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
(2)属于哺乳纲的动物是: .
(3)属于奇蹄目的动物是: .
(4)属于马科的动物是: .
(5)属于马属的动物是: .
27、噬菌体的组成包括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
28、动物的行为大致分为学习行为和_____行为两大类。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这一行为属于_____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_________。
29、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主要作用是 。
30、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____。它既有单细胞的,如_______________;也有多细胞的,如____________;还有无细胞结构的,如______________。
31、请将相关动物的活动与其行为方式连接起来:
32、农民在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膜覆盖地面,能提早出苗,原因是提高土壤温度。( )
A.正确 B.错误
33、凯巴伯森林,位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森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为了发展野生黑尾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大肆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凯巴森林内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______。
(2)______→黑尾鹿→狼之间构成了一条简单的食物链,其中黑尾鹿和狼是该系统中生物成分中的______,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归还给自然界,促进了生态系统的______。
(3)大肆捕杀狼之前,森林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______,后则因其食物的______而减少。(两空均填“增加”或“减少”)
(4)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______中有重要作用。
34、为研究布氏田鼠聚群行为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布氏田鼠从食物中获取的有机物,可通过细胞呼吸作用,将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用于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用于抵御寒冷。
【实验过程】
选择 40 只布氏田鼠,每只田鼠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相似
(1)将布氏田鼠平均分成四组,在常温和低温下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和摄食量, 为减小误差, 测定的值应取_____;
三周后,四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无显著差异。摄食量变化如图1所示。
【表达与交流】
(2)比较_________组和_________组可知,在低温条件下,小鼠需要增加摄食量以抵御寒冷。
(3)由图1可知,与1组小鼠相比,2组小鼠摄食量_____,可见聚群小鼠不需要大量增加进食即可抵御寒冷。
【进一步探究】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可影响肠道中某种脂肪酸(食物消化产物)的含量,该脂肪酸含量越高,能量需求越低,即对食物的摄入量会减少。为研究聚群行为是否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如图2的实验。
(4)实验最初用抗生素处理小鼠肠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若实验结果检测到第 2 组小鼠肠道内脂肪酸含量比其他组_____,则说明聚群行为小鼠的摄食量改变可能是由肠道菌群引起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