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露西”骨骼化石是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其骨盆的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据此可以推测( )
A.此时古人类已经会使用工具
B.此时古人类脑容量较大
C.此时古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D.此时古人类已经具有语言能力
2、艾滋病是感染了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
A.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B.目前无法治愈,但完全可以预防
C.隔离患者是控制和预防的根本措施
D.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通过生活经验获得
B.高等动物才有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D.学习行为是与生俱有的
4、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取食花蜜,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秃鹫取食动物腐尸,参与构成食物链
C.大熊猫取食竹,粪便可供植物吸收
D.青蛙捕捉害虫,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5、若用如图表示相关概念间的包含关系,则表中内容与图示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 1 | 2 | 3 | 4 |
A | 病毒 | 真菌 | 细菌 | 微生物 |
B | 玉米 | 单子叶植物 | 双子叶植物 | 绿色植物 |
C | 蝴蝶 | 昆虫 | 节肢动物 | 无脊椎动物 |
D | 分解者 | 消费者 | 生产者 | 生态系统 |
A.A
B.B.
C.C
D.D
6、下列动物与其特征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涡虫——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B.蛔虫——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C.青蛙——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D.蝙蝠——前肢变成翼,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7、下列有关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动物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C.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D.病毒对物质循环没有作用
8、下图是三种病毒的示意图,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是由图中②蛋白质外壳和①遗传物质组成
B.图3所示病毒能够寄生在动物细胞内制制造新的病毒
C.这三种病毒的共同点是都没有细胞结构
D.这三种病毒都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9、下列生物都有药用价值,其是属于真菌的是( )
A.鹿茸
B.人参
C.冬虫夏草
D.银杏
10、在蒙山一条小溪的石块下面,人们发现了一种小动物,它们身体像柳叶,背腹扁平,背面呈褐色,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下列关于这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眼点能够感光
B.可以通过管状的咽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C.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无肛门
D.身体呈两侧对称,前端感觉器官集中
11、有口无肛门,有刺细胞的动物是 ( )
A.水螅
B.涡虫
C.蛔虫
D.蚯蚓
12、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分布极其广泛。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B.细菌的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
C.所有的细菌都是寄生生活的
D.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
13、马和驴交配产生的后代是骡子,马和驴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32对、31对,那么,骡子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 )
A.32对
B.31对
C.63条
D.64条
14、蚯蚓被称为“环境净化装置”,主要原因是( )
A.身体分节,灵活自如,可疏松土壤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蚯蚓能分解枯叶、朽根中的有机物
D.能产生氧气,更新污浊空气
15、下图表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要想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④期
B.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④③①
C.家蚕属于变态发育的原因是①与②的差异很大
D.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
16、正式在《自然系统》一书中提出“双名法”的科学家是( )
A.林奈
B.巴斯德
C.列文虎克
D.伊万诺夫斯基
17、诗句“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中描述到的蛇、马、蜜蜂,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 )
A.爬行、奔跑、飞行
B.游泳、奔跑、飞行
C.行走、飞行、爬行
D.跳跃、行走、飞行
18、下列可用于判断某种动物属于两栖类动物的依据是( )
A.身体表面裸露且有黏液
B.繁殖方式是产羊膜卵
C.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
D.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一般用肺呼吸
19、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按一下相当接种
C.接种前必须对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
D.高温灭菌并密封的环境一般没有细菌和真菌
20、用甜味荔枝(Aa)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酸味荔枝(aa)的砧木上,所结果实为甜味荔枝(Aa)的概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21、双壳类动物可以用______缓慢地运动,利用_____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2、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有:应激性、_____、_____新陈代谢、等4个基本特征.
23、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4、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组成。
25、假设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每30分钟繁殖一代,4小时后手上的细菌数目是_______。
26、如图表示生殖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是 存在的,分别位于 的染色体上.
(2)在孩子的体细胞中,成对的 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这样后代就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3)如果图中A和a基因分别控制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性状,那么孩子的性状是 .
27、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的_______菌。豆科植物根上的________菌具有固氮作用。
28、病毒没有_____________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_____________里才能生存。
29、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
30、(1)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现存的动物已知的有______多万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两类:_______和______。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经命名的种类有______万种以上,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______万种以上。
(2)扬子鳄是小型鳄类,我国特有的__________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三省长江沿岸的局部地区。
(3)鸟类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31、请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对应起来
32、脊椎动物的种类远少于无脊椎动物。 (____)
33、图二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 ______ 。
(2)鹿的脖子比较长属于有利变异,鹿的脖子短属于不利变异。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的减少,脖子长的鹿能够吃到树叶获得食物而生存下去,这就是 ____ 。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____ 作用。
(4)从进化过程来看,脖子长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由此可知,脖子长的变异是由于 _________ 的改变引起的。
(5)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______。
34、某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利用学校生物科技园,通过种植豌豆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种子的粒色有黄色、绿色,茎有高茎、矮茎等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____。
(2)选取四个干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乙、丙、丁,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图。
①丁装置中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的烧杯中各放入2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3)将豌豆种子种植后,在不同的时期进行跟踪拍照(如下图所示),那么:
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__________,幼苗中[D]则是由种子结构中的_______发育而来。
②从拍摄的照片观察,豌豆的根系类型应属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小组成员分别用黄色与绿色、圆粒与圆粒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后代性状表现,其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
①从豌豆的粒形遗传结果分析,______是显性性状。
②若就豆的粒色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则在子代中黄色豌豆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