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乌贼、章鱼
B.河蚌、龟
C.海葵、梭子蟹
D.扇贝、海蜇
2、在学习生物的分类后,某同学将海带、葫芦藓和肾蕨归为一类,将莲、银杏和小麦归为一类,它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
A.是否有真正的根
B.能否产生种子
C.是否有输导组织
D.是水生还是陆生
3、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防治有害生物 ②可制成疫苗预防传染病 ③用于基因工程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4、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最主要的性器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只能产生生殖细胞
B.它们只能分泌性激素
C.它们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
D.它们在进入青春期时开始发育
5、大雨过后,经常看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土中水多、氧少,蚯蚓无法呼吸
B.蚯蚓钻出地面觅食
C.土中温度过低,蚯蚓到地面取暖
D.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
6、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没有影响
B.基因通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
C.生物的性状可以表现在形态结构上,也可以表现在生理特征上
D.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7、各类食品的贮存都要考虑其保存方法,但食品保存的原理都是( )
A.把食品密封
B.杀死或抑制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
C.把食品放到冰箱内
D.把食品煮熟、高温消毒
8、下列关于动物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蝉体表有角质层,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B.河蚌具有坚硬的外骨骼,能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
C.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适于鱼在水中呼吸
D.血吸虫的运动和消化器官发达
9、我国有“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细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的古训。自1995年开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夏季高温可能导致鱼类肉质差
B.保护产卵期、肥育期的鱼类
C.保证夏季旅游高峰的航运畅通
D.避免渔民在高温天气下中暑
10、2023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不完全相同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
C.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D.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11、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鱼类的一组是( )
①娃娃鱼②鲍鱼③海马④章鱼⑤河豚⑥中华鲟⑦鲸鱼⑧带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⑦⑧
C.③⑤⑥⑧
D.②④⑥⑧
12、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下列叙述中,免疫类型与之不同的是( )
A.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
B.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
C.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异物
13、以下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不能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滥杀动物
B.应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C.积极参加“植树节”和“爱鸟周”活动
D.把动物全部集中到动物园中,让它们有安全的生活环境
14、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人类一样,其他生物也需要有舒适的环境,保护好生物的生存环境,下列自然保护区与其主要保护对象相对应错误的是( )
A.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
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
C.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东北虎
D.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
15、青少年熬夜或睡眠不足,会影响垂体分泌某种激素,导致生长缓慢。这种激素是(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16、在骨的煅烧和骨的稀盐酸实验中,证明骨的成分包括( )
A.钙盐和有机物
B.蛋白质和无机盐
C.无机物和有机物
D.钙盐和蛋白质
17、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不包括( )
A.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B.有性生殖,卵生
C.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D.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8、人得了咽喉炎容易引发中耳炎的原因是:
A.人的五官是相互连通的
B.咽鼓管连通咽和鼓室
C.细菌和病毒会经血液流到中耳
D.外耳道与咽喉相通
19、鲫鱼在游泳时的动力主要来自( )
A.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B.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C.尾鳍的摆动
D.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20、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责任。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D.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21、从_____来看,动物行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 动物_____,由动物体内的_____ 所决定的行为,称为_____ 另一类是在_____ 基础上,通过_____的作用,由_____ 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22、细菌的营养方式多种多样,如蓝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枯草杆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获取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生物的基因与性状的概念图,请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24、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特有的爬行动物是 _____________。它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爬上陆地,它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它将卵产在_______,卵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 保护。
25、如图是胎儿发育图,请写出标注的结构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
26、家蚕的发育需经过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四个时期。
27、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概念图,请将图中A、B、C、D、E的内容补充完整.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28、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 _____杀死或抑制它们的_____。
29、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生物的适应性和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_______________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0、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是_____。
31、将下列现象与所属的行为相对应:
32、芽孢和孢子都是生殖细胞。( )
33、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上古时,山西森林广袤,气候宜人,在这里有鸟类上百种,兽类几十种之多.后来,由于人们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大量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
资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牛羊,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杀灭某种动物?_____,因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 _________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中鸟兽繁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3)由以上资料可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人们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等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小动物,在地球上至少生活了19亿年。
(1)青蛙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方式为_________。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过程,属于_________发育。
(2)青蛙是家族最兴旺的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共同构成了脊椎动物,下图为不同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两栖动物成体心脏类型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每到夏季,我们总会在池塘边听到青蛙嘹亮的“歌声”。青蛙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行为。除肚皮外,青蛙的头部、背部大多呈黄绿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很相近,对其本身来说这种颜色是一种_________,这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________而形成的。
邮箱: 联系方式: